第四十六章 离奇案件(2 / 2)

歇斯底里I Nerves 2192 字 2021-11-12

了眉头,明显是个针对性很强的骗局,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免费赠送、夸大药效等方式一步步让老年人“上钩”,这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来不及消化,就被迫接收下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深入思考。

长期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往漏洞百出。

我们其实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

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递给我们的产物。

并且在演化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性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思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

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行矫治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

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些特点,巧妙操弄生活中的各类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迷雾骗局,一个又一个被骗者迟迟醒悟。

而老年人更容易受骗上当,除了因为思维僵化、判断力下降外,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对物质、健康需求增大,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逐步增强,很容易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和偏方,陷入“包治百病”的精心骗局中。

有需求就有市场,有暴利就有无形大手推动。现在的人在功利、金钱至上等观念诱导和资本腐蚀下,已经越发急不可耐、不择手段和铤而走险,钻法律漏洞、走捷径、求暴富、不劳而获等等,诈骗应运而生——这畸形恐怖的欲望产物。

这就是那暗潮汹涌的源头……

梁立辉仿佛站在漆黑的冰川旁叹息道。

这时,一辆宝马停在了的路旁。

下来一个拿包的中年人,气势冲冲地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