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雏形…(2/5)(2 / 2)

创作,每个类型都有一定的创作标准,无论从剧本、制作都有一定的规范;第二是科学且系统化的制片管理,以保障一部电影的大规模生产;第三就是新技术的应用。”

“具体说说?”

“所谓类型,就是创作者和观众的一个市场契约,是观众在花钱买票之前,就能确信自己得到相应标准的娱乐体验,

美国电影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出现了西部片、黑色电影、歌舞片等类型,每个类型都占据市场主流一定时间…《与神同行》首先是一部东方魔幻题材,这个类型在中国电影市场,经过《画皮》几部电影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作标准。我们就按这个标准执行!”

“系统管理,这个很好理解,中国电影在之前的手工作坊时代,很难在所有制作和生产环节都做到忠实执行创作意图,尤其是大型商业片!”

“新技术,这次《与神同行》上映,网上几乎没有吐槽3D效果的,这就是一种成功!”

“那工业化的好处在哪?”

“因为只有当我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和成本内,按照预定的质量标准,生产出一部预定类型的电影,那时的中国电影才是真正的工业化产品,才能够真正地成为更大的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网上很多人说,如果类型片创作一旦固化下来,那就是工业成品了,千篇一面。电影工业化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能和多变灵活的创意结合,创意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标准。”

“你理解错了工业化的意思,其实工业化就是细分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而不是一个人包揽大部分或者全部工作。谈创意最好别只谈口号,一个行业发展,创意是在工业化后自然而然出来的!”

“但韩国、法国每年都有很多口碑剧不错的电影,他们也没有工业化…”

“把低成本佳片和工业化流水线作品对立起来并不好。流水线并不意味着差,工业化流水线意味着稳定高效,意味着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批次量拍出观众喜欢看的电影。每个国家都有小成本佳作,中国并不缺少小成本佳作,缺少的是好莱坞那样的成熟工业化。中国也不是韩国、法国这样的小国家,中国有13亿人口市场大对电影工业化有极大需求。”

“中国电影市场未来肯定是世界第一,那么就应该有相应的电影工业来支撑,否则的话资本人才和技术都会流失最后将整个市场让给好莱坞,我们有工业化得必要,也有条件…所以,为什么不做呢?”

“那您说的工业化会不会更花钱?”

“不会,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反而会更省钱,因为意外少风险低…”

顿了顿,沈梦溪又加了一句:“肯定费时间,就连我们梦溪每年最多也就做一两部重工业电影…《与神同行》花了两年,《长城》又是两年…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讲,显然不是什么好生意…但总要有人做嘛,《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影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就是给我们创造条件,我们要不负时代所托!”

好吧,后面那句太正式了…

“那网上有人评价《搜索》跟《狩猎》,你怎么看?”

网友…其实不是网友,是很多影评人评价:差不多的题材,沈梦溪处理的更加寒意彻骨,让人更易陷入深深的思索——前浪还未离开,已经被后浪推翻!

沈梦溪摆了摆手:“我不认为《搜索》借鉴或者致敬《狩猎》,楷哥导演应该是没看过《狩猎》…这个很正常,《无极》之后,他的所有电影我都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