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边境告急,政事堂的诸位相公们,除了李中易之外,全都忙得焦头烂额,范相公和符太后两个人,更是一筹莫展。
河北可不比山峦叠障的西北,自霸州往南一直到开封城北,可谓是一马平川。除了黄河这个天堑之外,再无可以阻挡契丹人的有利地势。
耶律休哥拿下了霸州之后,整个大周最富庶的腹地——河北与河南,便彻底的暴露在了契丹人的铁蹄之下。
朝廷的重臣们心里都非常之明白,坐镇于大名府的符彦卿,虽然坐拥四万余藩镇兵,却绝不敢出城,在平原之上与契丹人正面对决。
范质心里很清楚,满朝的将帅之中,惟有李中易一人,曾经狂胜过契丹人。
可是,范质更明白的是,符太后对李中易,有着一种莫名其妙,却又根深蒂固的偏见。
尽管,符太后的这种偏见,一直是范质所喜闻乐见,并且可以大做文章的妙事。但是,这种偏见,放到眼前的情景之下,却又令范质异常之头疼。
兵者,国之大事,一旦派错了将,让耶律休哥统帅的契丹铁骑,马踏于开封城下。一直』≡dg』≡diǎn』≡小』≡说,▼≡o主政的范质,只怕会被士林官绅们的口水,给淹死在政事堂内。
赵匡胤在前线吃了败仗,韩通也已经去了京兆府,撇开李中易不提,京城之中,虽然还有石守信和慕容延钊二将,范质却对他们俩能否抵挡得住契丹人,高度存疑。
李中易刚刚请假。朝廷第二天就批了,显然是存了打脸的心思。故意做给满朝文武看的。
原本,范质和符太后算计得非常到位。先把李中易折腾得死去活来,直到整治得服服帖帖,再考虑让他带兵南下,出击南唐。
谁知,计划没有变化快,耶律休哥这个契丹第一名将,动作实在太快,居然早早的就在霸州城内,布下了暗线。一举夺取了大周的北地第一门户。
势易时移,原本被符太后冷落的李中易,如今却成了用之不甘,不用又怕误国的鸡肋名帅,实在是世事难料呐!
宰相被休假,有着一套完全的程序,并不是朝廷想启用李中易,一封诏书就可以办到的事情。
表面文章,范质并不担心。不过是几推几让,走个让李中易有面子的过场罢了。
要命的是,契丹人大军已经压境,符太后却依然对李中易的怨念颇深。不肯拜其为帅。
思来想去,范质不禁深深的怨恨赵匡胤,赵匡胤若是在西北击败了耶律斜轸。即使霸州被耶律休哥拿下,谅他也不敢深入大周国境太远。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范质不由仰面朝天。长长的叹了口气,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何符太后如此的不待见李中易呢?
身为政治动物,范质十分懂得权衡利弊,现在是需要用到李中易的时候,至于以后怎么收拾李中易,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范质琢磨了一整天,依然没有找到说服符太后的好办法,杨炯察觉到座主的反常之处,就借着端茶递水的机会,试探着问范质“相公,您可是在斟酌北上的帅臣?”
“嗯?你有何高见?”范质接过杨炯递上来的茶盏,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
杨炯见他自己猜对了范质的心思,按捺住心下的喜悦,小声说“方才,在下出门巡视各房的时候,偶然听人说及北边的战事,有人说,能御契丹蛮子者,非李无咎莫属。”
范质不动声色的看瞥了眼杨炯,唉,他的这位心腹门下,什么都好,唯独心思颇重,心眼太窄。
此前,李中易在政事内办公的时候,暗中整治了杨炯好几回,迫使杨炯收敛了许多首相门人的傲娇。
范质的耳目异常之灵通,他早早的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只是故作不知罢了。
儒门中人修身的要诀之一,便是中庸之道,在其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