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气势汹汹下江陵(3 / 4)

黄忠在刘表投降刘备之前,也是都尉而已,跟蔡瑁平级。不过刘备登基后给他觉得有前途的武将都普遍升官了,所以黄忠现在是校尉。

一个没立新功、全靠普惠性升迁才成为校尉的家伙。

黄忠只带来了几十骑亲兵,规模极小。李素显然是十八日中午听到张松的回报后,才紧急如此部署处置的,之所以派黄忠,显然是看重了他曾经在南郡郡兵当中有一定的威望,有黄忠在,士兵不一定会跟着蔡瑁走,所以尽量把无辜的自己人多拉出来一些避免从贼。

另一方面,黄忠只带几十个人就能上任,这个反应速度就比赵云还快了,几乎跟飞马信使一样快,大半天的时间狂奔了三百多里,马都换了几批,依然有跑死的。

赵云的人马虽然也是骑兵,但几千人的大部队行军要顾惜马力,不可能这样一夜飞奔就到。至少会比黄忠晚一两天。

……

当刘琦因为黄忠的到来而稍感心安、不再脑补李素要害他的同时。

蔡瑁的先头部队,也早已在当天午前就抵达了江陵城。

先行的是蔡瑁手下那些私兵——这些士兵名义上也是南郡的郡兵,只不过是蔡家筛选和养着的,等于是挂名郡兵实则私兵。

至于蔡瑁的正牌家丁,还要过两个时辰赶到,这些人名不正言不顺,出场晚一些也是为了避免骚动。

蔡瑁在私兵簇拥下进城的时候,遇到典韦保护的张松,蔡瑁还真是心中一寒,不敢撕破脸上前。

他知道自己兵多,但典韦这种恐怖的武力,要是被逼近到几十步之内,不跟你拼群殴,还是很容易出意外的。

所以,哪怕他知道孙策昨晚可能已经从长江江面上偷越了汉阳城、现在李素军在汉阳方向的周泰已经开始飞马回报敌情,也知道自己起兵夺城已经迫在眉睫,他还是不敢直接硬怼典韦。

他觉得,一两个时辰还是能等的,一边搞搞清楚情况,一边等自己的家丁部队那三四千人也到了,合兵一处。顺便再趁着这点时间,进一步收买分化江陵城内原先值守的郡兵和军官。

他并不知道,对面的张松其实也很紧张。如果江陵城不丢,孙策听到计策失败肯定立刻掉头就走了。要丢,就不能关城门把蔡瑁挡在城外。

现在蔡瑁进城了,蔡瑁带来的私兵比城内值守的兵明显多,典韦再勇猛,也只是保护张松突围而已。

于是,在双方都紧张的情况下,张松表示他受李素之命,说北线刘备和袁绍已经在河东又打起来了,袁绍在河南尹地区的部队也开始南下进攻宛城。赵云的南阳战区需要极大的物资支援,所以荆襄的战略储备必须北运支援一批。

蔡瑁紧张之余,也没工夫细细彻底分辨真假,他只是看到了后果让张松再运走这一批,肯定会损失对不少物资的控制。但是如果张松和典韦这些人都撤走了,绝对亲李素一方的郡兵也都调走护粮了,他控制江陵城的把握不就更大一些么?

这时候,蔡瑁也注意到连刘琦都不在江陵城内,这下他连傀儡刘琦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先把江陵占住再说,以免夜长梦多。就算张松看出了些什么,只要他现在这一瞬间想的还是逃,那就让他逃吧。

如果孙策来得快,张松还没回到襄阳,到时候再出兵半路上把张松的货劫回来!把他的人马也消灭掉!

微妙平衡之中,十月十九日午前,张松又抢运出大批物资,所有车船都用上了,还没撕破脸,如期运走超过七十万石的物资。

蔡瑁坐视城内的反抗风险都走了,在当天下午正式宣布举旗。带着大约总共八千多人马宣布改承认刘和为皇帝——包括六七千私兵、家丁,还有千余人脑子不太清楚最后决定投蔡瑁的本地驻防郡兵。

蔡瑁之所以能忽悠住他们,一方面是这几天几个本地世家大族突击宣传了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