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 2)

茶叽 白墨hew 2108 字 2020-08-31

达六年半的重庆,仍然不受胁迫,精神依旧坚毅刚强。军民临危不惧,意志不被炮弹瓦解,乐观精神依旧昂扬,那时的重庆人同仇敌忾,奋力抗争!在那时,重庆应对日军轰炸,利用高下不平的地貌,四处挖掘防空洞,让一方土地的人能“藏”在地下,躲避炸弹空袭。炸弹落地后,尘土飞扬,黑黢黢的好大一片刺鼻烟雾,遮云蔽日。大轰炸摧毁了重庆的肌体,面对满目疮痍的好大重庆城,而让大轰炸接近尾声时,房屋已经悉数被毁,地面杂乱不堪、伤痕累累。而重庆人究竟有怎样的“民情”!才那能让重庆人面对这一切的沧桑不畏惧、不泪流、不服输。

对于那时的新青年,是向西方学习先进思想和技术的时代。与此同时,在前线激烈的战争打响之际,抗战后方的人民迫切地需要从前线传出的紧张的战报情况中将慌张的思绪抽离出来,至少能从面对国家兴亡的这紧绷的情绪中将注意力转移,无疑在当时对于新青年借以转移和释放情绪最流行的方式是观看文艺作品。那些是当时社会的万花筒,有丑的美的、进步的落后的,醉纸金迷的儿女情长的以及义薄云天的民族大义的——因而当时的新青年除了关注前线战况,就是观赏文艺作品——这是一座通向外界,能够在更多人的内心穿行,乃至可以通达世界的桥梁。将封闭已久能看见更远的异处风情,套在自己头上的蒙头布扯开——自清朝闭关锁国以后,和世界疏远太久、禁闭太久。

然而,人们终究爱看热闹的居多,所以各路名人私下生活的八卦消息,书画名家的作品亲笔题字的展示引来的围观,对一场好看的黑白电影的议论纷纷等等,这些小道消息在民间不胫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