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闻香之旅(2 / 3)

车游记 孙来也 2609 字 2021-01-22

前面就是傣族村。”

傣族村,是个由五个傣族千年古寨集合的村落群,充满了神秘的味道。

寨子里的老师慢条斯理的讲述着贝叶经的历史,如果没有贝叶经,傣族的文化、历史、佛经、传说,就无法流传到现在。

它类似于欧洲的牛皮书,或汉族古代的竹简,是文明的载体,也是因地取材和智慧的结晶。

这里除了民族文化,美食也是重要的一环。

云南米线闻名全国,可是制作米线的传统工艺,已经没有几个人了解。

把新谷子用木舂去皮后,在水中浸泡一天,再用木舂舂成米粉,放进锅里熬成糕,凉了之后用手搓细搓糯,然后用芭蕉叶包好捂上两至三天,直至米糕发酵即可放到“干好弄”的圆洞加工成米线。

木舂笨重,80年代后很少有人使用也很少再见到。

在傣族村里,江北仍然可以看到这种传统的舂米工具,岳洋告诉他,如果想去一展身手也是没问题的。

只不过江北没那份好奇,拒绝了岳洋。

傣族人热情好客,虽然不及哈尼族、苗族那样热情似火,但他们总会用那种不快不慢的、温文尔雅的待客之道招待你。

在傣族园,傣族大哥跟小朋友“切磋切磋”傣拳,或是哨哆哩(女孩子)拿出一把油纸伞,聊聊她们平时的生活。

江北曾看过一个美国女作家阿格尼丝·凯斯的小说《风下之乡》nd the d。

这位女作家在沙巴住过一段时间,她在小说中描绘的世外桃源般的风景,成为沙巴最著名的广告。

而在西双版纳,感受到的风比沙巴更加写意也更加写实。

江北的相机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如果他身边的岳洋知道,眼前这个年轻的江老师还是国际风光摄影大赛史无前例的里程碑式的冠军,估计会更捶胸顿足。

他们来的很是时候,赶上了傣族的一场小型泼水节。

不论来自哪里,不论是谁,都要通通换上傣族服装,来感受水带来的清凉和幸运。

当然,江北既然跟着岳洋来到了傣族村,体验一下倒也没什么。

大家一通乱泼,而是根据主持人的指引,摆出不同的造型。

如果只是游客在这里泼水,肯定少了很多地道的感觉。

一百多名傣族村民一起参与到这场狂欢,他们用傣家的方式一起快乐才让这次活动格外有趣。

喜欢泼谁就泼谁,泼得越多祝福就越多。

因为穿的衣服都不是自己的,所以大家都可以肆意泼水,肆意玩耍。

反正泼湿了换回自己的衣服就好,可以继续干爽的去用餐,或者体验别的风景。

江北很久没有这么放肆的玩闹过,只觉的30分钟的泼水时间太短。

参加完泼水,江北和岳洋换回了自己的衣服,回到曼乍寨。

这个寨子过去专门培养给土司衙门做饭菜的人,又名厨师寨。

因为有一手好厨艺,这个寨子推出了傣家乐,来这里可以学做傣菜,品尝傣味。

岳洋提前预约了制作傣族烧烤的体验,这算是此处比较安静的一项活动。

可以亲手体验制作菠萝饭、烤五花肉、烤鱼。

菠萝饭制作的时候要将菠萝肉挖空,用手将菠萝肉和糯米充分的粘合,将糯米放入菠萝之中,再去蒸熟。

而烤五花肉和烤鱼的重点,都不在烤,而在前面的腌制。

对一盘好吃的烤五花肉来说,腌制它的酱料非常重要,为了让酱料和肉充分的接触,要用自己的双手给肉做一次按摩。

而烤鱼要切开放平,给它的肚子里放入香料和香芒草,这样烤出来就是清香的味道。

学会了傣味烤肉,江北还品尝了傣味菜。

傣味菜以糯米、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