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运用总结好的规则,去了解、推导、解释其他的事务。
现在赵奕所做的是‘解析引力’、‘解析电磁力’,等于是做的更深入了一步,总结的是微观粒子存在的规律,同时向上一层也是对规律的解析。
为什么会产生引力?
为什么会出现电磁力?
如果研究真的能到这一步,肯定会推动物理学取得‘革命性’的进步。
不少人都有些激动、也有些期待,好多人都说,物理研究几十年没有重大进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有的科技发展,依靠的都是百年前的物理理论支持,而现代的物理发展,多在十分朝前的宇宙和粒子研究上,只能加深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了解,根本无法运用到生活中。
比如,黑洞。
黑洞理论就算是真的,对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发展,又能有什么意义呢?
不存在。
现代发展的核能、电能、信息技术等等,都不需要近几十年的物理研究支持,而更加前沿的量子计算机,想要普及化暂时还只是梦想。
好多物理学家们都认为,物理学要在取得一次‘革命性’的进步,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先进、更充满想象力的东西。
比如,飞行的汽车怎么制造?
磁悬浮是一种可选择的技术,但毫无疑问价格会非常昂贵,制造出来也会非常的不稳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果有一种全新的技术,能以低廉的成本制造出稳定的飞行汽车,就会让人类的交通变成新的面貌。
那么,技术从哪里来?
首先要做的就是理论支持,而理论支持就需要物理学取得巨大进步。
赵奕所做的理论研究,就有可能突破物理学发展的桎梏,成为物理学‘革命性’发展的动力。
周围人想到研究前景,都忍不住变得激动起来,好多人都决定回去以后,就好好的研究粒子的边界理论。
这个理论的发展前景太广阔了!
……
当天再没见到谢尔登格拉肖。
赵奕不经意间问起的时候,乔治斯穆特好笑的说道,“他早在论证进行一半儿,就离开了。”
“他留不下了,因为羞愧,据说还有直播?大概所有人都会知道,他的质疑提醒了你,让你把质量加入到理论中。”
“但没有人是会傻到,认为他是故意提醒你。他当然是质疑,是对你的论证的否定。他不相信弦理论,也肯定不会相信你的理论,全世界都知道,他是个老顽固。”
“你成功了,他只能走了。”
赵奕听着都觉得有些好笑,他倒是对格拉肖并不反感,因为对方确实给他带来了灵感。
如果没有格拉肖的那句话,或许他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质量加入到自己的理论中。
现在粒子的边界理论,就不能单单称作‘能量理论’了,准确的说是‘微观质能理论’,具体该怎么称呼,还是有些让人头疼的,还是等待世界给答案吧。
于此同时。
首都电视台对下午报告的直播,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力。
事实上,直播的收视率并不高,跳动幅度也比较大,大部分观众都是知道消息,打开了电视频道,收看没有多久就不听了,或者切换去了其他频道。
因为……听不懂!
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听懂报告讲解的内容,其复杂的逻辑跟着理解,都会感觉头晕眼花,但是好多人还是关心结果的,他们干脆到网上去询问。
“赵奕讲的到底是什么啊?有没有大神帮忙解释一下?”
“赵奕的论证成功了没有?我切到那个频道完全听不懂啊!”
“我听了赵奕的讲解,真的是听的津津有味儿啊,我从中学会了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