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言欢(2 / 3)

时常也做些打算。

现在世侄亲自带虎狼之师入陕,平定战乱指日可待,我又会有什么想法了?世侄年少有为,平定陕省是指日之事,我这次就是向世侄交个底陕省之事,只要世侄需要,我一定会大力支持。毕竟,一个稳定平和的陕西,对晋省百姓来说也是福气。

欣闻世侄已经实授了陕甘巡阅使兼甘肃督军,这也是我亲自来这里的另一层意思,向世侄祝贺!”

伸手不打笑脸人,阎锡山能有这种转变,对张汉卿来说还有什么可说的?不但如此,他还真得感谢老阎没在这种时候乱插一脚。不是怕他,而是如果陕西再多上一股晋军势力,于自己的平定西北大局不利。老阎能知进退,善莫大焉。

他立刻拉低了姿态“小侄也是刚刚知道了这个消息,想来自己并没有像世伯这样有保境安民之功,却获得如此要职,惭愧不已(阎锡山老子最鄙视你这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这也是小侄急匆匆带兵进入陕西的原因所在,职责在身,总得为陕省的平安出一份心力吧。

临来时家父特地和我策划,平息陕省之乱,还得要仰仗世伯之力才好。陕西事成,家父将一力推荐世伯兼任晋绥巡阅使之职。”

老实话,对于陕西,阎锡山真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单纯的扩大地盘的心思而已,这是每一个有抱负的军阀都会有的。但相比较于获得绥远,这是相当诱人的。

虽然绥远相对贫穷了些,人口相对少了许多,但是架不住地理位置好哇。山西西、南边是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进出山西的几个通道娘子关、雁门关都是易守难攻。

但劣势也在此,外敌进不去,不过若想从山西向外扩张又谈何容易黄河既是防守天堑,也限制了晋军西向;东向鲁、豫两省是直系大本营,这个万万是不敢挑战的;只有向北,各方控制力量均薄弱的绥远、察哈尔才是较好的突破口。

之前是皖系当道,顾忌着对段祺瑞的畏惧,对皖系势力范围内的绥远,阎锡山只敢看看。等到直皖一交锋,坏了。

张汉卿进军的速度太快,快到晋系根本来不及有大的反应,绥远的核心城市归绥已经深陷于奉系之手了。张作霖拥有蒙疆经略使的头衔,兼节制热河、察哈尔、绥远与兴安,无论在实力还是在大义上,奉系都居上风。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惠而不费地拥有一个哪怕是名义上的节制绥远的巡阅使称号,阎锡山也是满意的,至少可以先一步侦知来自北方的威胁。此外,能够一跃与政坛上最大的实权派吴佩孚平起平坐(还高半级),老阎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和张作霖一样,他对吴佩孚这个后起之秀在中国政坛大放异彩是很腻歪的,因为按资历,他甚至比吴佩孚的大哥曹锟还要高,与冯国璋、黎元洪一道是辛亥首义的元老之一。

尽管他知道即使升到了巡阅使,但因自己只能控制山西,实质上这个职务仍只是虚衔。

老阎和他的手底人都是明白人,现在直、奉共同向皖系叫劲,山西帮没有必要掺合进来,两不相帮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张汉卿也是给了些口头上的甜头的,像他就代表奉系承诺保证阎锡山在山西的地位,并与阎立下誓约,只要晋军在未来的战场上两不相帮,则西北军对晋军将秋毫无犯一样。

得到地位保证的阎锡山觉得不虚此行,他的经济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只要再给他五到十年的和平期,山西在战乱的中国的地位将是突出的,他相信自己一定会跃升到更高的名望。至于和张汉卿这一个孺子后辈作交易,韩信还能承受跨下之辱呢,今天的事又算什么呢?

所以他用悲天悯人的语气高调说“巡阅使的职务不敢奢望,但能保晋省百姓不受战乱之苦,也算是我阎某对地方的一大贡献!世侄亲率精兵,不远万里平息陕乱,拳拳爱国之情天日可表。阎某所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