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冷冷地望着敌军,没有丝毫的慌乱。他并没有像一般的指挥官那样,按照战阵的要求,在敌人前进到距离200步的时候开始放箭,而是冷静地等着敌军继续前进。
步兵打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近战和混战,步兵和骑兵胶着在一起,骑兵就丧失了它的机动力强的优势,步兵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他不想在敌人骑兵进入唐军阵地之前对其大量的杀伤,避免敌军因为胆怯脱离接触。
薛仁贵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他不追求在敌军进攻的途中多消灭一些敌人,而是要等到敌人的骑兵,冲击自己的阵型的时候产生混乱,最大程度地降低骑兵的冲击力。
当敌军到了一百步的时候,他大喝一声“放箭。”
唐军一千名弓手一齐向敌军的前锋射箭,敌军前锋的骑兵顿时倒下了一片,然而,敌军的攻势已经停不下来了,后面的骑兵虽然队型有些混乱,依旧冲了过来。
当敌军冲到唐军阵前只有50步的时候,薛仁贵再次下令放箭,唐军的弓手正好搭上了第二支箭,和四百名弩手朝着敌军的前锋射出了第二排箭。
敌军的前锋在密集的箭雨下大量翻倒,后面的骑兵惊恐之下,不少人本能地拉住马缰,却被他们后面骑兵推动着继续向前,队形极为混乱,就在这一瞬间,两军冲撞在了一起,敌军骑兵的冲击力大为减弱。
这种分寸极难掌握,薛仁贵在训练部队的时候,专门进行了多次的演练,才达到了这种程度。
唐军的阵型的最前面,一部分士兵们手持着方盾排成一堵墙,他们的身边是手持着长枪的士兵,这些士兵将两丈长的长枪一端顶在地上,另一端呈30°角斜着指向前方。
敌人的骑兵冲撞了上来,却因为前面的混乱,失去了冲击力,被唐军的长枪阵阻挡住了。百济人前面的骑兵无法前进,后面的骑兵继续冲上前来,数千名骑兵互相冲撞在了一起,乱作一团。
正在这时,薛仁贵挥动令旗,唐军发动了攻击。第一军和第二军在各自的陌刀阵的引导下,朝着敌军骑兵发动了猛攻,两翼的步兵朝着敌军包抄了上去。
敌军大将看到自己的骑兵没有能够像预想的那样,冲入敌军步兵的阵中,将其撕裂。反而让敌军的陌刀阵在自己的队伍中,凿出了两个血胡同,其余的骑兵也被敌军的步兵缠住,眼看着还有被包围的趋势。
敌将欲哭无泪,急忙下令撤退。
然而,想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百济人的骑兵已经和唐军的步兵混战在一起,五千名唐军的步兵将两千多名百济人的骑兵围在了中间,失去了机动力的骑兵不断的被打下马来。
骑兵们听到了撤退的号令,不顾一切的向着来路狂奔,可是能够冲出唐军包围的已经不足一千人了。
正在这时,薛仁贵率领手下的200名骑兵,发动了突击。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敌军的主将。
敌将正在指挥部队撤退,突然发现一支唐军骑兵向自己扑来,他虽然早已经知道唐军的骑兵人数不多,可是他的手下都在溃退,身边也只有几十人能够听从他的指挥。他大声呼喊着那些逃跑的骑兵停下和他一起作战,可是已经被吓破了胆的骑兵们,哪里止得住脚步,基本上没人听他的。
薛仁贵已经看到了敌军的主将,他双腿夹紧马腹,拿起弓箭朝着敌军的主将射来。
敌军的主将急忙闪避到了一名士兵的后面,可是薛仁贵的射出的是连珠箭。挡在他前面的那名士兵倒下后,其他的士兵根本来不及阻拦,连珠箭的第二箭和第三箭,全部射在了敌军的主将的身上,他翻身落马,当即毙命。
敌军骑兵彻底失去了战斗力,他们拼命逃窜,只想离恐怖的唐军越远越好。
一场骑兵和步兵的交锋就这样结束了,近三千名百济人的骑兵就这样被歼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