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来说,俘虏明朝的亲王,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至少在打击明朝的信心、提振满清的士气上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事情真正有决定权的还是皇太极,但是如今在大明关内,与关外沟通不便,这就要看多尔衮如何取舍了。
如果可以选择,卢象升也不愿意用满清俘虏去换德王一家。
大明的王爷们在文官们眼中简直就是毒瘤,除了荼毒百姓、空耗国家钱粮,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文官们都是想尽办法减少王爷们的数量,封地的王爷们只要犯事,都会被罚俸,如果事情严重,还会找借口除封。总之就是在规则范围内不断的削减王爷们的数量,实在是因为国家已经养不起他们了。
不过自己出手干掉和被满清俘虏是两个概念,后者对国家的声望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虽然经过几次满清入关,大明的声望已经快要触底了,但是这种事情还是实在太丢脸了,特别是崇祯,简直颜面丧尽。而崇祯又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发生了这种事情,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这种事情卢象升也不敢擅自决定,于是他给崇祯上了一道奏折,先是请罪,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致使济南沦陷,百姓被屠,德王被俘,请求朝廷处置。
然后说自己手上还有几百满清俘虏,希望能够用这些俘虏与满清谈判,将德王一家换回来,请皇上允许。
当卢象升的请罪奏折快马送到京师的时候,京师那边已经得知了济南那边的消息。
果不其然,崇祯原地爆炸了。
济南沦陷,百姓被屠,这样的事情确实很让人生气。但是这些年大明被满清攻破的城池多了去,崇祯已经麻木了。那些死去的、被抓去做奴隶的百姓,不过是奏折上的一串冰冷数字,再多也已经激不起崇祯的怒火了。
但是德王一家被俘就让他的面子挂不住了,甚至有点感同身受。你们这些臣子玩忽职守、阳奉阴违,今天济南被破,德王被俘,是不是明天这京师也要保不住,朕也要被鞑子抓去羞辱?
虽然因为战事正紧,无法大肆处置,但是暴怒中的崇祯将内阁的诸位阁老、六部尚书等高官都训斥了一顿,一连几天都没有好脸色看。被崇祯认定失责的诸位大佬们也要转移怒火,很快一道道训斥作战将领、地方巡抚的圣旨已经开始准备下达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卢象升,谁让你顶了一个总督天下兵马的头衔,不找你背锅找谁?至于你说指挥不动其他兵马,那是你的能力问题,跟朝廷无关。
内阁初步拟定的旨意是将卢象升捉拿回京问罪,麾下兵马交由高起潜统领,继续与清军作战。
在朝中大臣们的心中,有了卢象升这个重量级的背锅侠,崇祯的怒火也该发泄的差不多了,至少自己等人应该可以摘出来了。
崇祯则有些犹豫,他也不傻,自从清军入关以来,各地都是城池被破,军民被杀、被俘的消息。唯有卢象升上报了两次捷报,累计斩杀鞑子四千有余,是唯一的亮点。如果此时将卢象升治罪,还有谁能力挽狂澜、抵抗清军?
只是朝中大臣们众口一词,都将罪责推到了卢象升身上,即使是崇祯也难违大势,做皇帝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
就在这时,卢象升请罪的折子到了京师。既然连卢象升自己都认为自己有罪,这更加坚定了朝中大臣让他背锅的想法。
但是卢象升折子里请求用鞑子俘虏换回德王一家的想法在京师中引起了争议。
那些头铁的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们当然不会同意了。
在他们眼里,六百多的满清俘虏是大明最后的遮羞布,要是送到京师来,是一个可以洗刷满朝文武无能标签的机会。至于德王,死了最好,还省了不少的事情。
当然明面上大家肯定不会这样说的,而是鼓吹德王一家应该为国尽忠,一死以证忠义,让世人知道我大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