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苏禄是块好地方(求月票、推荐票、收藏)(2 / 4)

就无粮可食,进而造反,可见他们是毫无积蓄的。”

“他们为什么毫无积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己的耕地,只能租种地主的田地,每年的收获能够维持温饱就不错了。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无力抵御天灾的降临。”

“那么他们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耕地?因为他们的耕地都流落到了那些地主们的手里。”

说到这里鲁若麟给杨嗣昌留了点面子,没有详细说明那些田地是怎么流落到地主们手里的。

“每个地方的土地都是有限的,随着各地的人口不但繁衍,地主也没有多余的土地租给佃户了。很多家庭都变成了好几口人仅仅依靠几亩薄田度日,根本无法养活自己。或者干脆变成了无地可耕的流民,四处流窜。”

“皇明开国之时,人口凋零,田地荒芜,多到无人耕种,朝廷因此鼓励百姓开荒种地。而如今,经过两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全天下的百姓不知道多了多少倍,而能够开垦的田地早就开垦完毕了,越来越多的百姓无地可种。”

“没有地可以种就没有收获,就没有饭吃,他们不想饿死就只能造反。”

“如果这些百姓人人都有地种,虽然日子艰难一些,但是他们会造反吗?肯定不会。”

“所以只要让这些叛军有地可种,并保证他们的安全让他们安心种地,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马上就会从贼寇变成良民。剩下的那些一心想要靠造反博取富贵的贼首们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

其实这些造反的农民除了无地耕种,更主要的还是朝廷的沉重赋税不断的压榨他们,加上贪官污吏们肆无忌惮的剥削,即使种地也养活不了自己,只是这种话不好当着杨嗣昌的面说罢了。

“老夫也知道只要给他们田种,他们就会安定下来。只是田地从何而来?这可不是几十上百亩的事情,想要平息叛乱,没有几百万亩土地怎么可能安置得了他们。”大明有很多土地,但是都在权贵手中,如果杨嗣昌敢拿他们的土地去安置叛军,别说他是阁老,就是皇帝都坐不稳。

“下官知道那些权贵们的田地动不得,不过大明没有土地了,别的地方有啊。就好比苏禄,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是气候炎热,适合庄稼常年生长,甚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养活几百万人都绰绰有余。”

“何不将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送到那里去,这样不但解决了他们的生计,而且可以大大减少内部叛乱的可能,甚至用不了多久,那里就会变成皇明的富庶之地,反过来供养朝廷。”

鲁若麟的话语里充满了诱惑,似乎前景非常美好,但是杨嗣昌不为所动。

“那里原本就有他国百姓居住,这样抢占他人土地,与强盗何异?而且苏禄远离大明,难以统治,将这些乱民送过去,谁能保证他们不会继续造反?”鲁若麟的处理方法前所未有,也不符合杨嗣昌的一贯思维和价值,所以杨嗣昌并不认同。

都这个时候还抱着如此迂腐的思想,难怪大明朝最后灭亡了,鲁若麟非常气恼,直接问道“难道阁老宁可看着大明的百姓饿死,也不愿意为他们寻找一个新的安身之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有违儒家道义。我大明素来以德行服天下,如今无故侵略他国,周边藩国会如何看我们?何况劳师远征,后果未料,只能是靡费钱粮。加上路途遥远,要将那么多的百姓送过去,不知道路上要死多少人。何况朝廷钱粮匮乏,根本无力操作如此大的行动,所以此事万万不行。”

将治下的百姓送往蛮荒之地,与那些野蛮人抢地盘,这样的事情从来就没有过。要是让那些言官们知道,还不知道会把杨嗣昌骂成什么样,所以杨嗣昌是万万不想踩这个雷的。

原本鲁若麟以为会很轻易的说服杨嗣昌,没想到完全低估了朝廷官员的顽固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