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掏心窝子(2 / 3)

大晋狂人 旅团长 3558 字 2020-10-08

回味茶。茶如此,人生亦是如此。品茶中清苦过后的甘甜就像生活中的苦尽甘来,风雨过后的晴天彩虹,唯有品得人生之苦味才能享受人生之美好。”

“嗯……妙!茶如人生、苦尽甘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谢安立即明白过来,按照冯雁说的方法,小口细细品味,果然,先苦后甜回味无穷。

二人推杯换盏悠然品茶,玄妙之意浓浓,倒不想开口说话,怕扰了此种妙境。

谢玄看望叔父,进了营房见二人微闭双眼、默不作声,心感好奇,矗立了片刻,遂返身而出轻带上门户。

“怪哉!”谢玄摇了摇头只好先行回去。

“贤侄,你乃异人也!”谢安轻吐字句,冯雁莫名。

“叔父为何有此一说?”冯雁奇怪。

“世上怎有你这般处处令人惊异之辈,实难理解,究竟从何而来?”

“啊!”冯雁暗自惊讶,这位叔父怎会冒出这么个话语来。

“叔父,你要是拿板砖砸到小侄的头上,一样会疼,一样会出血的!”

“哈哈,板砖?你是说石块?”

“差不多。”

“看来,你也是凡人?”

“那当然,如果是神人早就飞天遁地了。”冯雁苦笑。

“哎,叔父知道你是凡人,可……还是费解,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冯雁歪着头不解的看向叔父。

“无始,你也到了婚假的年纪,可有中意之人?”

“怎么突然问这个了?”冯雁无语,思路转换也太快了吧。

“如有中意之人,叔父定为你主婚。”谢安品着茶、微闭双眼,自顾说道。

“多谢叔父!”冯雁赶紧深施一礼,同时心中涌出暖意,这是把自己当成亲侄子了。

“叔父虽身居高位,但高处亦有寒苦,朝廷内部虽显平和,但暗潮涌动,陛下又专心佛事不切政事,令人忧虑。况且北秦灭晋之心不死,迟早会有大战,届时灭国或者苟喘皆有可能。时不我待、天意难违!”谢安一顿诉苦,冯雁更是惊讶,为何今日的话语这般古怪,似乎话中有话,又似乎独自感叹,又似吐露心声。

一向淡定自若的叔父,今日为何感触良多?

冯雁静静地听着,暗自揣摩。

谢安睁开眼看了看冯雁,继续说道

“贤侄也许正是冥冥中天降之人啊!”

冯雁再次震惊。

谈话结束了?该走该留?所言何意?似乎言尽于此又像是即将有所交待,冯雁尴尬地坐着,一时间不知何以应对。

此时,谢安又微笑道

“还记得书院之时,你我二人相谈之事?”

“嗯,记得,训练细作,探查北秦动向,及早应对。

“不错,看来贤侄需前往长安一趟早做安排。”

“侄儿也正有此意,一是派人进入秦朝堂之中,二是接爷爷与春苗回来。”

“倒是听幼度说过,你有亲人在长安城。”

“是啊,自幼在山寨与爷爷、春苗为伴,实在放心不下,一直未得空闲前往。”

“哎,辛苦贤侄了。”谢安也理解冯雁的心情。

品了一口茶,谢安建议道

“听闻北秦欲作教武堂专门训练将领,又广修学宫,太学及地方学府亦在开设讲堂招纳有识之士,以培养治国之才,。此,一文一武,不知有无机会可趁,或可一试。”

“有道理,细作之中年幼者大有人在,正好借机安插进去,如此一来,秦国动向便会及早得知。”冯雁赞同道。

“此去长安路途遥远,可乘舟而去减少劳顿,或借行商走货来往贸易,打消秦人之疑虑。”谢安再次提议道。

“侄儿有数,乘舟与骑行并用。叔父认为何时动身为好?”冯雁垂询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