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冷节诗会二(2 / 4)

大晋狂人 旅团长 4865 字 2021-09-18

何况是宋词?

果然,苏莹天真无邪最先说道:

“此,诗也?曲也?”

“有楚辞的韵味。”一名小郎感叹道。

侯义缩着脑袋东瞅西看,见多数人皱眉沉思,心中暗自窃笑,心想太守的诗句还不如自己。

窦滔与梁平较为精通诗句,但这种没有格律的语句从未听闻,除了那首流行于长安城的《水调歌头》。

“冯兄所吟为辞赋吧?”窦滔疑问道。

“此诗与众不同,虽长短不一,但思意甚浓。”梁平品评道。

“梁县尉所言极是,多情自古伤离别乃不可多闻之妙句也!”一位白衣郎君也感叹道。

众人七嘴八舌众说纷纭,少顷,纷纷看向苏慧。

人群中论诗词的才能,莫过于苏慧娘子。

苏惠苏若兰沉吟片刻悠悠慨叹:

“寒食冷节恰逢伤离惜别,徒增离愁。一去不知何时相逢,眼中再无良辰美景,了无生趣。冷风习习、残月高挂更映衬了相思情愁。亦诗、亦曲、亦赋,妙也!若有上阙诗句以景应情可堪完美。此诗与莹儿所吟似有相同……”

苏惠独叹,众人听在耳中如饮佳酿,不时有人点头称道,更有人盛赞出声:

“苏娘子果然有才学,将此诗讲述得娓娓动听,我等已体会到离别相思之苦。”

“晓风残月喻为冷风习习、残月高挂,不错,不错啊。”

言之无心听者有意,冯雁听着苏惠的讲述,内心暗赞不已,“这个小娘子果然聪颖过人!确实,这首词还有上半段,可惜我老人家没记住啊!”

苏惠听到别人的赞誉不仅无喜反而生厌,冷声言道:

“各位郎君,讲述是次要的,吟诗者方为大才。如此精妙的诗句,怎无人夸赞冯郎君?”

闻言,众人脸色微红,倒是梁平爽朗笑道:

“哈哈……冯兄之才早有耳闻,今日聆听果然不凡!”

“如侯县令所言,诗赋音律无一不通,连波甚是钦佩!”窦滔很干脆,直接起身向冯雁行礼。

冯雁见状急忙回了一礼笑道:

“捡拾前人的智慧,算不得数?”

“前人?”窦滔疑惑不解。

“嘿嘿……口误……”冯雁暗自脸红,一不心又说错话了。

此时,苏惠也看向冯雁,美目中神情复杂。

“冯郎君好生怪异,不仅言语古怪,而且思维超脱,竟能想出如此独特的诗句!小女自感不如。”

此时,侯义、李丸几人甚至是县丞李旦都已经呆住了,本以为冯雁所吟纯属随口之言,没想到竟是佳句!连远近闻名的大才女也自感不如。

苏惠还在品味诗中意境,稍许,缓缓抬头轻声问道:

“冯郎君可是思念妻儿?”

“妻儿?哈哈,冯兄尚且独身何来妻儿?”窦滔好笑道。

“哦?观冯郎君应是行冠礼之人,为何没有家室?”苏惠好奇道。

冯雁微微一笑应道:

“冯某认为男子应在二十二岁以后成婚,而女子应在二十后成婚,过早成婚未必是好事。”

“何出此言?”几乎在同时众人齐声问道。

冯雁环顾众人侃侃而谈:

“首先,女子相对男子要过早成熟,因此男子成婚应大于女子两岁;其次,生理条件及人体发育情况在这个年龄段更佳,所生后代也较为康健;其三,处于该阶段的男女心智均已成熟,有能力也有心理准备抚养下一代;其四,男女在少年之时应求学上进获得一技之长,如此,有能力抚养下一代。”

“哦?”

“啊?”

“太守大人之言真是闻所未闻!”

“嘶……冯兄之言咄咄怪异,自古以来,男女成婚多在十六七岁,过了十八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