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但其实不然,这多出两倍有余的背后必有缘故。缘故便是他的耕种方法与常人有异。”
“丞相和沈上卿能让他打理土地,便是因为他独有的方法,他能使粮食增收。”
文言这番话说完李谙眼神凝滞,最后叹了一口气。
“那不就是农民吗?有何需要担心的?”
“没想到他还会种地,要是知道他有这才能就把土地都给他去打理去。”
“……”
“文言文,你派一些民众在长安城散步一则消息,说丞相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最好闹得满城风雨才好。”
李谙示意文言走到他面前,在他耳边轻声的说了一句。
文言看着笑着如浴春风的李谙,点了一下头“诺。”
其他吏部官员看见文言出去了,不知道李谙对他说了什么。
……相府……
“丞相,不好了,外面都在传,都在传…”
有个官员冒冒失失地跑了进来。
“怎么了,先喝杯茶冷静一下。”
谢纪和一些官员在相府的大厅里面喝茶聊天,甚为欢快。
“丞相,外面现在都再传丞相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却自己一人独吞,满大街的人都在议论这件事。”
谢纪放下了茶杯,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就将这件事传开了。
“知道是谁传的吗?”
那人摇摇头,他是要来相府的时候听见许多百姓在议论。
“还能是谁传的,谁得利就是谁传的?”沈议谩骂道,气死,哪个该死的混蛋被他揪出来一定不得好死。
“丞相,您有提升粮食产量的方法?”许多官员眼睛发光地看着谢纪,怎么他们没有听过。
再看看沈议这副模样,看来是真的。
难怪最近沈议走路就跟飘了似的。
“沈议手下有一人,名为毛贺,之前是吏部的人,便是他的方法,我让他在我那些土地上试验一番。若是确实可以提升产量,便可以传出去,让百姓得利,若是不行,也没有损失太多。”
毛贺,听到这句话,一些在吏部任职的就互相对视了一眼。
原来是他。
不过沈议怎么会发现他的,按道理来说沈议应该是最讨厌他那种人的。
“看我作甚?你们吏部居然都没有发现人才,还好此人在我这,若是被其他人抢先发现了,那岂不是对丞相不利?”
沈议冷哼了一下,不想搭理这些废物。
“丞相,如今满大街都在传这件事,找出罪魁祸首至关重要。”
谁在背后算计丞相的,这件事一传,丞相就变主动为被动了。
本来可以等粮食丰收之际谢纪将这件事主动告知百官,告知民众,这样不仅能挽回谢纪在百姓中的名声,塑造他为国为民的形象。
粮食增产,于国于民皆有利,对谢纪百利而无一害。
在谢纪任命丞相期间,居然发现了增产粮食的方法,岂不是再说这个丞相是顺应天命的,上天才降下如此人才让谢纪发现。而陛下任用谢纪,也是顺天的,谢纪是良相的事实也坐稳了。
现在,被人给提前揭发出去了,丞相许多优势就凭空消失了。
现在,传的应该是谢纪一个人私吞这种方法,何其自私自利。
就算是丞相这个时候将方法告知大众,众人也会想是谢纪顶不住风言风语而将方法贡献出来的,这样子功劳就不是谢纪的了。
这还是粮食可以丰收的情况。
若是不能丰收,又会指着谢纪,说他就是灾祸,祸害苍生。
若是只有谢纪他自己丰收,那便是他给的是假方法,欺骗大众,如此自私……
“罪魁祸首,会不会是王岑?亦或者是赵国公,还是那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