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还没亮,杜家人就都起来了,家里的事早安排妥妥的了,牲畜请了隔壁邻居照管,银钱都贴身带好,锁了门,一大家子带上准备的年礼,坐上牛车晃晃悠悠朝着小马柳村去。
今儿牛车上拉的人多,就是路上杜大哥杜二哥杜立祖杜立年几个下来换着用脚走,牛车的速度也不快。
一行人干脆也不着急,到了镇子上,杜氏就吆喝着要去酒楼里吃一顿,心里还可惜路过的不是县城,不能去大酒楼只能在这种小饭馆对付一顿,这给杜老太听得,一巴掌就朝着杜氏后脑勺甩了过去。
大街上呢,人来人往的,这么多年就没挨过这么重的打,杜氏一下就炸毛了。
“娘,你打我干啥。”
“吃什么大酒楼,咱们不都带了干粮的,你现在有两个钱就知道显摆了,好的不知道学学,哪里学来的这祸祸劲儿。”
杜老太一边数落杜氏一边想着一会见到亲家了得如何道歉。
这么多年,把家里闺女丢到人家祸祸就没上过门,多不好意思。
她瞧着,吃饭就不必了,倒是得给亲家家带点糕点去。
杜氏一听杜老太念叨要买糕点,立马就把人给拦住了,可别费那钱,家里做的糕点多好吃啊!
带上这些家里产的就够了,再买糕点,回头老太太真要不高兴的。
娘儿俩拉扯了半天,最后没买糕点也没去小饭馆,就在路边买了一堆肉包子,一人两个大肉包吃得满嘴流油。
孩子们高兴坏了,杜老太却很忧心,女儿这般大手大脚,在婆家真不会被数落吗?
就说她,一个开明的老太太,平日里石道口的人谁不说闺女嫁到他们家是享福来了,丈夫疼,孩子孝顺懂事,公爹公婆又明事理,就这种情况,要是儿媳妇们敢到城里一气买这么多大肉包,她也得炸毛。
在杜老太的忧心中,马车进了村,一路上,村里人见了楚老三和杜氏个个笑盈盈的打招呼。
问他们去哪来,要不要到家喝口水的。
得知他们是去接杜家人上门来,还有人当即笑眯眯的邀请杜老汉杜老太得空了一定上门来坐坐的。
要是一家人这样,还能说是关系亲近的,但一个村都这样,这就让杜老汉和杜老太咋舌了。
这才有点儿相信杜氏说的话了,楚家在小马柳村是真了不起了,闺女儿没骗他们。
马车到楚族长家门口时,更是热情,差点拽着牛车把他们都拉进去。
还是楚老三解释本来昨儿就要回来有事耽搁了,家里老太太应当等着急了要赶回去,楚族长一行人才放了行。
牛车到学堂门口的时候,杜大哥和杜二哥还疑惑,虽然他们只来过一次,但他们记得可清楚了,当年小妹就是嫁到这里来的,咋到了还不停?
不对,这里头动静不对,学堂门口倒是挂了牌匾,但杜家人都不认字儿。
杜氏就指着上头的牌匾高兴的炫耀,“爹娘,大哥二哥,这就是我们家的学堂,我大侄子办的,如今我大伯哥在这里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