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任官吏,还是游学天下,这都非荀况所能管辖。”
“昔者,韩非学道于我,而后归于韩国,李斯学道于我,而后归于秦国,郑国学道小圣贤庄,如今归于秦国,儒家之人,散布诸夏。”
“至于张苍、陆贾等人的前路,荀况不会给予理会。”
儒家出身之人,无论将来走到哪里,亦或者归于何处,本源还是儒家,是故对于那些弟子,儒家从没有给予干涉,否则,百家之人也难以入小圣贤庄游学。
行至林荫深处,这里幽静非凡,前方不远处便是一座竹屋坐落于河流之旁,空旷的区域开辟而出,那里也有数位儒家弟子低语论道。
荀况前方而行,伴随口中之音,身下脚步未停,倒是一旁的张苍心中微动,看了周清一眼,当今诸夏大势,秦国独强,而儒家小圣贤庄既然已经选择屈服,就代表着眼前这道武真君会给予相当的便利。
“既然儒家不会干预门下弟子选择,那么,数日之后,玄清欲要在儒家仿效秦国孝公《求贤令》之举,大凡觉有才华者,皆可与我论道。”
“若成,得我荐名,入秦廷为官,一天下大势初显,期时,这诸夏辽阔之疆域,岂能无人整理,伏念、张苍,你二人以为何?”
数百年来,百家不入秦,商君变法之后,法行天下,然秦廷上下所有的官吏中,超越六层以上,都是山东六国士子。
这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以秦国如今的国力,仍需要大量的山东士子,而将来一天下大势,将会需要十倍于现在的人才。
而百家之中,唯一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一者有法家,一者便是儒家,百年来,秦国一直是法家乐土,大量的法家人才涌现。
但儒家之才在整治军政大略也有独到之处,更何况,法家框架立下,儒家之人更可仁义施展,儒家数百年来的底蕴,那是最得自己看重的。
“前辈,一切如荀师叔所言,若是有儒家弟子愿意入秦,小圣贤庄不会有任何拦阻!”
感受到周清的目光,伏念停下脚步,微微一礼,清朗而应。
入秦为官,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于如今的诸夏情形来说,对于儒家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儒家士子分布列国上下,无论将来诸夏形势如此,儒家都可有传承留下。
“求贤于儒家,有意者自可入秦!”
张苍同样一礼,看着行在前方的师尊,对着一旁的师兄伏念看了一眼,轻语之。
“哈哈哈,儒家之人李斯入秦不过数年,如今已经是上卿之位,位列中枢,而儒家大才甚多,将来入秦,高官厚爵,大王从不吝啬。”
法行秦国,有功必赏,只要能够为秦廷立下功劳,诸般赏赐均不为过,自己这个道武真君赐封而下,固然是因为身份之缘故。
但数年来,自己在秦廷所作所为,也足堪此位!朗声大笑不绝,回旋于这处幽静之所,音韵传荡,引得不远处竹屋前的诸多儒家弟子侧目而视。
不多时,一行人便是入竹屋闲谈。
“公子,今天一早,儒家的那八层藏书楼中,一下子涌入数十位儒家弟子,听闻是要誊抄一批古史典籍,不过奴家觉得不仅仅是誊抄这么简单。”
“区区古史典籍,何时誊抄都是一样的,临近儒家新任掌门大典,要事应是如此。”
占地极广得小圣贤庄宾客群落内,昨夜虽下了一场小雨,但黎明时分便是停下,在阳光的照耀下,水汽蒸发,虚空更显湛蓝。
一处高规格的尊贵住所内,小灵与小衣二人正在庭院场地修行,周清则静立于偏厅一侧窗前,临近便是一汪清澈的湖泊,其内鱼儿游走,甚是畅快。
身后的焰灵姬身着浅红色薄衫,盛夏时节,小圣贤庄虽处山林深处,风律不绝,但一直以来,其曼妙柔软的身躯上,总是火热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