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海外信托的臆想(2 / 3)

走出香江 李卫公 3851 字 2021-05-23

是继任海外信托银行董事局主席黄长赞与叶桩龄一起做假账,掩饰银行的亏损。此事一直被掩盖3年有余。

但是随着大来财务、恒隆银行等与海外信托银行有密切关系的公司相继破产或被接管,海外信托银行的危机迅速表明化。

1984年11月,海外信托将刚收购两年的华人银行出售予力实集团,又计划将工商银行售予道亨银行,还未能成行,便于1985年6月,向外宣布无力偿还债项,成为继恒隆银行之后,第二家被香港政府接管的银行。

为避免引起市民恐慌,香港政府接管海外信托银行之后,共动用40亿元的外汇基金使其得以继续运作,查出海外信托银行亏损高达31亿元,至今已经三年半的时间。

听完关于海外信托银行的来龙去脉,蔡致良佩服温国良记忆力的同时,自然也明白怎么回事,问道“那你的建议呢?”

“同恒隆银行一样,既然海外信托银行已经转危为安,政府不可能一直捏在手里,迟早是要出售的。”温国良以恒隆银行为例,说明海外信托银行未来的命运,道“蔡先生,只要成功收购海外信托银行,将极大的增强恒隆银行的实力。到时,恒隆银行将超过东亚银行而成为拥有香港第三大分行网络的银行集团,而以总资产计算,也将成为本港注册的第四大银行集团,仅次于汇丰,恒生和东亚银行。”

说到这里,温国良再次强调道“蔡先生,本港的银行以汇丰银行为首,外来银行以中银集团实力最强,只要恒隆银行能够成功收购海外信托银行,将有望与汇丰,中银成三足鼎立之势。”

听完温国良的豪言,蔡致良也就听听而已,以恒隆银行的身板,加一家还未完全从破产危机中恢复的海外信托银行,还能三足鼎立,简直是开玩笑。

香港银行业一直以来的格局,在六十年代的银行危机中,汇丰银行注资收购最大的华资银行,恒生银行之后,越发坐稳了龙头的位置,再也无人能够撼动,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汇丰集团一家独大,其余银行争夺老二的位置。

这种局面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出现变化,当时中英开始进行香港问题谈判,在香港的外资银行对香港前程没有信心,一度准备从香港撤离,于是中国银行同港澳的中资银行商议,并向国务院申请,在港澳地区银行工作中实行集团化的要求,以增强和提升港澳银行业的对外竞争能力,为港澳稳定打好基础。

当时,中国在香港、澳门地区设有中国银行分行和其他中资银行共14家,实力较为分散,而以中国银行实力最强,信誉最好。从1983年1月起,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和其他13家中资银行及其附属单位对外宣布一起组成“港澳中银集团”,成为香港第二大银行集团。

所以如今的银行业格局变成,汇丰集团与中银集团争夺龙头的位置,其他银行争老三的格局。

“需要准备多少资金,你直接跟我说个数字,我先听一下。”

“虽然还没有找第三方做准确估值,但是当初政府接管海外信托银行的时候,前后累计投入40亿元,如今已经过去三年半的时间,即便是不能产生盈利,却也是不能亏损的。”温国良只能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也有一个大概的数字,那就是至少40亿。

这是要填进去全部的身家啊,不过诱惑也是蛮大的,刚才温国良不是说了吗,有望执银行业之牛耳,三分天下而有其一,顿时就有一种王八之气,油然而生。

“银行的亏损呢,现在还剩多少?”

温国良道“大概……还有26亿,不过海外信托银行300多亿元的存款,将使恒隆银行的资产扩张五倍以上,往后金河投资有任何收购,再也不用为筹集资金发愁。”

海外信托银行的巨量存款,确实让蔡致良为之心动,正如温国良所说的,往后金河投资指哪儿就打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