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熊廷弼与王化贞之间,虽说是上下级关系,可是王化贞自恃朝中有人,根本不把熊廷弼放在眼里。
这一切,直接造成了广宁兵败,致使辽东尽失。
兵败问罪,朝廷震怒。自然要下令处置败军之将。
王化贞的责任是主要的。
明史记载“二月逮化贞,罢廷弼听勘”。
一个是逮,一个是勘。
显然,朝廷对两人的定罪是有差别的。
然而,最后的议决却是“廷弼、化贞并论死”。
这时候,又出了一件事情。
就是熊欣儿现在对韦宝说的事情,熊廷弼为保命,曾托汪文言向魏忠贤行贿,数目不小,四万两。
然而,熊廷熊并不是一个贪官,他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既而背之”。
于是,“魏忠贤大恨,誓速斩廷弼”。
第三个原因,乃是熊廷弼的性格所致。明史说“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此评价,甚为形象。也就是说,熊廷弼的脾气不太好,有才之人大抵如此,遇事特别容易激动,也因此得罪不少人。
当然,有些人是无意中得罪的。
比如给事中姚宗文,仅仅是熊廷弼没有替他在补缺的时候求情,而结下了梁子。
熹宗初立之时,有人“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也有人说他经略辽东失职。熊廷弼的反应是什么呢?《熊廷弼传》说“廷弼愤,抗疏极辨,且求罢”,“廷弼益愤,再疏自明”,甚至公开“惯纱帽”。
说到激动的时候,“抗疏辨,语颇愤激”,即使皇帝在场,他也从不忌讳。
但凡有人弹劾,熊廷弼总是要抗辩上疏一番的。
任何批评,他都不能坦然地存在肚子里。
因此,给满朝大臣留下他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的深刻印象。
熊廷弼“褊浅刚愎,有触必发,盛气相加,朝士多厌恶之”。
万历皇帝在,可以包容他。
换了熹宗皇帝,自然就会看着极其不爽了。
熊廷弼同王化贞的矛盾,虽说是责任在王化贞,但熊廷弼也有责任。
他似乎根本看不起王化贞这个人。同下属说话,有时候也不注意分寸。
熊廷弼反对王化贞的军事策略,又无法阻止,便上疏告状,话也是说得很难听,且不留余地。
王化贞自然心存不满。待到王化贞兵败之时,两人相见,“化贞哭”。看出来,王化贞是有悔意的。
熊廷弼却“微笑曰六万众一举荡平,竟何如?”弄得王化贞无地自容,“化贞惭”,一点不留面子。
他们两个人同被朝廷究责之时,熊廷弼依然故我,态度不好;相比之下,王化贞伏罪,倒是态度端正,痛哭流涕。
凡此种种,都说明熊廷弼是不谙为官之道的人。
恃才自傲,这在任何时候的官场都是危险的。
毕竟,不是每一个领导者都是有胸襟的。
“当初告发你爹爹的御史梁梦环,我没有留用他,现在他还没被允许回都察院当差。”韦宝对熊欣儿和熊兆珪兄妹道。
兄妹二人听韦宝这么说,都很感动,连连道谢。
“求求韦大人,只要能救出我爹爹,我什么都愿意做,一辈子为韦大人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熊欣儿道。
韦宝有点意动,熊欣儿是漂亮的女孩子,若是肯一辈子留在自己身边当个小妾,换成哪个男人都愿意的吧?
只是韦宝很清楚,也许他为熊廷弼说话,不会惹来多大的毛病。
现在的问题是,魏忠贤打击东林党,就一定要翻熊廷弼的案子啊。
魏忠贤从熊廷弼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