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2 韦宝要亲自动手了】(4 / 7)

明鹿鼎记 轩樟 7936 字 2020-08-12

为国家的生命线,“夫盐,国之大宝也。”

两晋以后,盐业专卖制度进一步加强,《晋令》载“凡民不得私煮盐,犯者四岁刑期,主吏二岁刑。”

唐朝的盐利收入达到了“中央实际总收入的二分之一或至少达到五分之二”。

为了筹措军费镇压安史之乱,唐朝始立榷盐法。榷的意思是独木桥。

将盐户生产的盐全部低价收购起来,然后再高价卖给民众。

实行民制、官收、官运、官销的严厉盐政制度,严禁私煮私贩,违者一斤一两皆处极刑。

榷盐法实施后,盐价惊人上涨了36倍,每斗达370钱,而官府因此可获得120倍的超额利润。

唐代刘晏任盐铁使之初,盐课岁入40万贯,大历年间天下财政收入为 1200万贯,而盐利占其大半是国家岁入的一半。

即使安史之乱平定后,榷盐法仍在继续,其他物价都在回落,只有盐价逆市日涨。

宋帝国曾为当时世界最富有者,盐利贡献最大。

庆历年间的盐课高达715万余贯。

南宋政府财政中,“鬻海之利居其半”。

在食盐财政之下,北宋时期出现了“盐钞”和“交子”。

作为一种信用票据,盐钞就是“用钞请盐”。

对南宋朝廷来说,包括军费在内的一切费用悉取于盐钞,故时人有语“南渡立国,专仰盐钞”。

“交子”由四川的16家盐商联合印发,一交为一缗,这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元朝政府盐课最多时为766万余锭,财政支出的十之七八依靠盐利。

元代的盐政更加苛刻和严密,“国家财赋,盐利为盛”,“国之所资,其利最广莫如盐”。

明代军费一直居高不下,“国家财赋,所称盐法居半者,盖岁计所入,止四百万,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荚”。

明朝政府借鉴宋朝的盐钞,以“盐引”控制食盐专卖。商人每给边关运送200石粮食,官方就给一张引票,凭此引票,商人就可以在两淮或河东换盐去卖,其中的差价就是商人的利润。

自刘晏创立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制以来,沿用855年,至明万历时代才被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所取代。

此后绵延300余年官督商销权力寻租的红顶商人时代亦自此开启。

清朝实行官督商办,就是国家只出售限量的许可证,而不直接买卖食盐。

在完全的垄断体制下,乾隆时代食盐的购价与销价相差34倍,年利润率则高达1941。

有清一代,盐商垄断盐引的情况远比明代严重得多。

依靠对食盐的特许经营权,盐商完全有别于普通商人,与朝廷和官府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一方面,扬州盐商以专利而暴富,另一方面,上至皇帝,下至盐务和地方官吏,皆以盐商为利薮,竞相分肥,导致食盐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昂贵。

晚清改良运动一度图谋变革盐务官制,遭遇到官商既得利益者的坚决抵制,直至清朝覆亡。史称“专商积弊与清代相终始”。

谁当权,谁就会首先将手伸向漕运和盐铁!尤其是盐。

所以朱由校才这么谨慎,并不立刻回答韦宝的问题。

但是韦宝现在就急于向漕运伸手,要打破这种垄断,从而开展海运,海贸。

清朝是盐商和朝廷的铁器专办官员垄断,明朝是漕运总督实际控制盐铁。

钢铁工业是一个社会的基础工业,近代世界各国的工业发展史表明,有了钢铁就能够有机器,有整个工业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明代,冶铁炼钢的生产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规模之大,产量之多,技术之高,超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