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 东北王】(5 / 7)

明鹿鼎记 轩樟 4240 字 2020-08-12

抵得上辽东一座平房。

性价比简直太高了。

聪古伦格格在听了韦宝的讲述之后,暗暗分析本方硬弓与宝军的步枪的差距,发现这种差距的确是全方位的。

弩的后勤压力不一定就真的小于火枪弩本身,主要体现在弓片的弹性材料上。

分情况而论,东方弩是筋角木复合材料弓臂,或者有多层竹弩,单体木弩无论如何,这些天然材料的弩片都必须面对潮湿,腐烂的问题。

这和枪托还不是一回事,枪托烂了枪还能打,弓臂朽一点你上弦就可以爆片。

弩片普遍要承受数十上百磅的拉力。

弓片折断的后果是恐怖的。

另外牛筋牛角都并不是很普遍可以得到的材料。

虽然单体竹木不是不能用,性能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西方是钢臂弩偏多,弓片为钢制,磅数极大。

但是弹簧钢在没有现代工业的时代,也并非是什么很易得的材料。

看看当时一把性能较好的剑能买什么价钱就知道了。

而且,二者的弓片都几乎是耗材,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弹力下降。

钢片防水好一些,但是弹性寿命会差的多。

另外是弩弦,弩弦要求细而坚固,可以抗长时间拉伸和反复磨损现在即便弓箭,做传统弓都是现代弦料。

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就没有诞生过真正适合高磅数弓弩的弦料。

可以参考一下弓弦的情况,和弓现在还坚持使用传统弦料,但是使用状况在和弓轻柔的拉力下,寿命依然不足千发,是耗材。

在弩兵训练过程中,一个星期就可以很轻易地打掉一根弦的寿命。

弩之外是箭弩箭短而小,对挠度一致性要求不高。但是要知道,东方弩八十到一百,西方弩一百到数百磅的强大推力,在撒放瞬间是直接作用于箭尾的。

这导致容易崩裂的竹箭一般不会用在弩上,或者只能用在低磅数的弩上。

高磅弩使用硬木制作的木箭。

拿熟铁工具去试着加工一下硬木,损耗甚至比制作一支步枪要大的多。

作为消耗品,子弹,垫片,火药的组合比弩强强太多了。

从创伤弹道学角度来看,早期火器杀伤力普遍可以说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垃圾。

弹道空腔进口多大出口就多大,球型低初速度弹丸几乎是能想象到是最差劲的情况了。

早期火器因为工艺不完善,使用的都是口径远远大于现代火器的枪管,通常在12毫米以上。

12毫米的金属弹丸打进肉里,放在今天也不算是很轻的伤害。

战场上这样的伤口足以致命。

跟弩的大型带刃箭头比是差,可是差得可以接受。

做一把弩,先要养弓,无论中国还是欧洲古代的画里都有把弦取下来让弓反弯着的训弓方式。

更别说弦的制作,弩箭的制作费时费力也费心。

在1500年的欧洲,向弩匠定制一把中型弩,要不要弹性钢片做弓臂,要马尾弦、筋弦还是钢丝弦。

没钱只好选择成本最低的木质弓和马尾弦,几周后上了战场,不断地用脚蹬住镫子拉弦上箭,射上个三四十来箭,就会手酸的不行,这时候对面骑兵破阵或步兵打来了拿刀准备砍你,再射箭来不及了。

到1700年的法国。

定制一支新式簧轮长火枪,工匠不多问就很愉快地开始了铸造、刨工、上漆、雕花的过程。

击发结构是现成的,人家早就大规模铸造了不少,觉得自己没钱但算下成本,木头铜或者铁加装饰用的皮革并不贵,临走时工匠还愉快地送了一些多余的铅弹,告诉大规模购买能优惠。

上了战场,炮火对射一番,身为线列兵按着鼓点跟队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