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王生选才(3 / 4)

汉冠 雨落未敢愁 6493 字 2020-04-10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

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

这个制度开始初衷的改变察举制的劣势支出,但是,这制度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

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

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也即是说,科举制度出现之前的一系列人才选拔制度,尽管经过多次改良,,存在的最大的问题仍在于“不公平”。

尽管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但从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形式上说,则具有一定的现代性,这种平等择优的竞争方式具有超越帝制时代的生命力。

其实后世的高考,又何尝不是科举制演变过来的,都是国家机器统一考试。

至于科举制的很多黑点,其实都是不存在的。

譬如说科举无法选拔真才。

其实这一点已经不仅仅是对于科举的怀疑,而是对于所有考试的。

甚至是后世的高考制度。

有些人认为考试使得人才发展单一化,压榨了人的创造性,甚至认为科举考试腐蚀读书人,使读书人沦落。

持这种观点的人大多是失意之人。

所谓之屁股决定脑袋。

往往将文学作品中虚构出来的范进、孔乙己当成科举人物的代表,以为科举制造就的都是这种类型的腐儒。

却忽略了大量真实的杰出的科举人才。

事实上,据统计,隋唐五代至清代及近代作家共六百零二名,其中进士和举人等出身者共三百四十一名,占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六点六,而且这还不包括秀才一级的科举中式者。

因此,可以说中国帝制时代后期多数文学家是科举出身者。

还有人说,科举造成中国科技落后。

这更是无稽之谈。

在探讨中国科技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时,将主要矛头对准科举是一种很流行的说法,但这种说法过于笼统而缺乏具体分析。

唐宋两代重视科举,尤其是宋代科举地位崇高,是一千三百年中国科举史上最为重视科举的时期之一,而当时中国科技却远远领先于西方。

简单将科技落后归咎于科举显然是不能够的。

事实上,中国科技的落后是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中国人向来重治术轻技术,并且科学研究还会受到各种限制。

举天文的例子来讲,从晋到明,一直禁止私藏天文书籍,禁止私自研究天文,这种种限制,无疑会阻碍科技的发展。

并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宏观而忽视微观,治学之士偏重抽象而忽视具象。

举绘画的例子,中国的山水画只以浓淡不同来表现山川的远近,而没有人将房屋等建筑用明暗对比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画出来,并且讲究心领神会的意境。

而西洋画则注重明暗对比、色彩搭配等具体绘画技巧。

当然,科技止步,资本主义萌芽失败,或许与明亡满清入关也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也有很多人说考试作弊说明科举制黑暗,妇女无权参加科举,因此科举制很不平等,科举导致官场腐败,那更是更加的无稽之谈了。

高考也有人作弊,但谁说高考黑暗?

妇女无权科举,那是因为古代女子地位低,乃是女拳鞭长莫及之处,至于腐败问题,便没有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