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自古以来的问题(1 / 2)

腊月十二四日一早,朱慈烺按照惯例,先到供奉祖先牌位的奉先殿拈香叩拜,对着列祖列宗吹嘘自己灭日的功绩。

完事后开始升朝,到奉天殿接受群臣朝贺。

这次早朝主要和文武官员们见个面,称赞一下半年来朝廷官员们的尽职,群臣同样吹捧皇帝这次出征取得了胜利,商业互吹一番。

这种千篇一律的颂词,老套的规矩,朱慈烺已经听了十几回了,刚开始觉得新鲜,很有皇家的威严和气势,越往后越觉得无聊。

可规矩如此,这么大事总不能置之不理,他只得耐着性子听完这些歌功颂德,祝愿天下太平的陈词滥调。

这场早朝,大臣们的态度有些微妙,他们一大早就接到了太子禁足的旨意,不禁纷纷猜测皇帝的想法。

太子勾红杀人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显然大家没把这事当大事。

毕竟你这当爹的就行事放荡,在奉天殿砍过人,你儿子勾红前忘了流程也不算什么吧!

但皇帝既然这么做了,肯定是有想法的,他在忌惮太子吗?显然不可能!

如果天武帝是一头雄师,那么现在的太子就像一只刚断奶的小狮子,方方面面都无法对狮王形成威胁。

作为能站在奉天殿上的官员,大家都是聪明人,且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有些年头了,政治嗅觉异常敏锐。

最先想通原因的是内阁首辅杨廷麟,他觉得太子不过九岁,首次监国却井井有条,对诸事对答如流,这可能吗?

遥想当年,天武帝十四岁监国,刚开始治理江南之地尚且有些生疏,时常请教身边老臣。

现在九岁的太子,初次面对整个大明帝国,竟显得游刃有余,这就不合理了,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教他啊!

不过这个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原本想让太子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讨得圣心,让太子对其更加信赖。

殊不知皇帝忌惮的并非太子,而是文臣武将云集的太子党!

太子年幼,容易被人引诱,这才是最危险的。

吹捧之后,殿中再度安静了。

内阁次辅杨士聪忽然站出来,奏道“陛下亲赴战场,鼓舞士气,使我军将士效力死战,为国开疆,然”

他语气顿了一下,道“然陛下是一国之君,非军前一将,当以江山大业为重,而非一战一役之失,陛下若久不在朝,难免会使人心不稳,民心不安,臣下夜不能寐,臣乞盼陛下日后行御驾亲征之举,三思慎行!”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向杨士聪投去了异样的目光。

杨阁老这番话看似忠君体国,实则有认怂之意。

大概意思是,大明离不开您这位好皇帝,您不在国内,举国民心不安,我t都睡不好!

大家都知道杨士聪跟太子走的近,想要利用太子打压首辅杨廷麟,以达到上位内阁首辅的目的,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现在太子被训斥禁足,这家伙又开始转风向了,变相的讨好皇帝。

内阁首辅杨廷麟闭口不言,没有就太子禁足一事趁机攻击杨士聪。

朱慈烺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杨士聪,点了点头笑道“杨卿所言极是,朕定当谨从杨卿之谏,慎行亲征之举!”

至此,杨士聪放心了,领导没找自己麻烦。

他向朱慈烺施了一礼,道“陛下听从臣言,实仍天下之大幸也!”

朱慈烺挥了挥手,让他退下,又命杨廷麟主持朝会,进入正式议事环节。

朱慈烺亲征日本时,内阁每半个月就会呈送一批奏本,向他汇报国内诸事。

日常的所有公文,基本由内阁自行决定,除遇到外交和军国大事,才需要等他回来后决策。

现在的环节,就是在年前集中处理一些大事,完事后放年假。

首先,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