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94 章 权衡利弊(1 / 3)

身为一个演技派的演员必须要学会分析学会权衡利弊,毕竟高品质的电影很少,而能落到你身上的高品质电影就更少了。

很多演技派演员就是毁在了烂片上,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偶像派和流量明星大行其肆的其中一个原因,演技派一旦拍了烂片或者演绎的角色有失水准,那么遭受的打击绝对是致命的,但是偶像派和流量明星就不同了,甚至现在流量明星已经成了拍烂片的代名词了,演得好值得大吹特吹,演得不好那是基操,说实话这样的待遇小凤都非常羡慕,身为一个演员最好的待遇也不过如此了。

小凤结合原著。韩国版剧本和米国版剧本进行了一次简单的分析,小凤发现韩国版的剧本很大程度上的遵从的原作,而改变的部分也是因为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侧重点不同不同而进行的改编。

小凤承认单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原作真的十分的精彩,但是如果电影也按照原作来拍的话,那就有些不合适了,会让人有种过犹不及故弄玄虚的感觉。

那些过犹不及的部分放在文学作品中还算适宜,毕竟文学作品只能靠文字来表达,必须用足够的描写和铺垫来为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的主线服务,这种故弄玄虚恰好可以让读者发展思维展开联想。

但是如果是电影的话这么拍就不合适了,因为电影很直观,不仅有语言还有画面,人物的表情和肢体语言,甚至是周围的环境和配乐都能非常的直观,文字项的相得益彰就会变成故弄玄虚。

虽然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到足以影响电影的品质了,但是小凤仍然不觉得这是韩国版的最大败笔,要说韩国版的最大败笔那应该说是结尾,原著中发人深思引人深想的开放式结局广受好评。

进入新世纪后,这种发散式的开放性结局在电影中也被广泛的应用,而且效果还十分的不错,身为一个讲故事的文艺作品,真的没必要把是非黑白分的那么清楚,真的没必要把主要人物的结局交代的那么清楚,让观众自己思考自己选择喜欢的结局才是王道。

开放式的结局看起来很美,但是一旦玩脱了那负面效果也是杠杠的,就拿杀人者的记忆法这个作品来说,本来电影讲的故事就不清不楚的,叙事的方式也是采取各种插叙的方式,在三条不同的主线中来回切换,电影都没看太明白,再来一个看明白电影才有资格动脑子思考的结局,逼格是拉满了,但是观看性却降低到了极致。

在结局上就连薛景求也觉得第二个版本比较好,遗憾的是他在这方面可没什么发言权,虽然另一个版本也算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是却让之前的一切不合理和模糊的地方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警察其实是主角幻想出来的,而整部电影讲的内容都是一个精神失常的人幻想出来的,当初之所以没选这个结局就是因为这样太荒诞了,太黑色幽默了,观众紧张了将近两个小时成了笑话。

小凤也不得不承认如果选择这个结局的话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而米国版的不但跟韩国版的区别很大,就是跟原著的也有非常大的区别,亚历桑德罗虽然同样尊重原著,但是他把原著中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全部都修改了,他不但是个要求非常高的人而且还是一个严谨的人,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拍摄的影片中出现和逻辑上的错误。

首先亚历桑德罗对原著中设定主角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就不认同,他觉得作者根本就没有仔细研究这个病,就算这个病的发病年龄已经大大降低了,但是就以主角的情况病情发展到作品中描绘出来的程度需要很长的时间,再结合主角的年龄就有些违和了,那绝对是打破记录的存在。

而且作为一个把杀人当做艺术当做希望的连环杀手来说,杀人的记忆绝对是印象最深刻的,是最不容易忘记的,所以亚历桑德罗的新设定的是主角是假性阿尔茨海默病,目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