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核电站。
通过冷清的通道,由超级材料打造的建筑物,如果是居民楼或者商业建筑物,或许还会进行二次装修内饰。
但是类似于工业建筑物,特别是这种地下基地型的建筑物,基本都是保持初始状态的。
银灰色的墙壁,天花板也是一片洁白,恒温空调的出风口,吹着26摄氏度的风。
黄伟常对于这种建筑风格,那是异常的熟悉,尽可能减少二次装修的内饰,这是工业建筑的一贯风格。
核电站的经理艾严民,是一个古板又认真的人,他带着黄伟常一行人,来到核电站的总控室。
纳木错核电站试运行了两个多月,目前运行情况非常良好,该核电站一共布置了3套汤谷15型核聚变系统。
“……黄总,目前一号机、二号机运行正常,三号机正在进行最后安装。”艾严民指着总控室内的核电站平面图介绍道。
黄伟常瞄了一眼。
核电站平面图上,三套核聚变发电机组,并不是挤在一起的,而是相隔13公里,沿着山体呈现线列分布。
其中一号机、二号机是常用机组,三号机组是调峰和备用机组,单套核聚变发电机组的发电功率,是8000兆瓦。
黄伟常看完一些资料后,抬头问道“听说改进后的机组,体积缩小了很多?”
艾严民点了点头“是的,比起初代机组,体积缩小了大约24~27左右,功率和效率都明显提升。”
评估一下功率,黄伟常又结合当前雪域区室内农业需要的电能。
三套核聚变发电机组的总功率是24万兆瓦,考虑到调峰和备用,平均功率应该在2万兆瓦左右。
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750亿千瓦时,也就相当于17座三峡水电站而已。
核聚变发电站的好处,在于经过不断技术改进后,采用了内循环水系统,蒸汽轮机一次性补充进去的淡水,可以循环利用很久。
平均每个月的补水率,大概在21~34左右。
黄伟常又接着问道“老艾,发电站的冷却水如何处理?”
“目前主要用于基地内部供暖,以及附近村镇的供暖,剩下的暂时释放到纳木错中。”艾严民接着补充道
“距离基地大约5公里左右,就是纳木错室内农业工厂、淡水厂、盐厂,然后就是纳木错小镇,目前农业工厂还没有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冷却水就会供不应求。”
核电站产生冷却水,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因为根据热力学和能量守恒,核电站的热效率再高,也无法达到100的热电转换。
哪怕有温差发电系统,可控核聚变的整体热效率,仍然处于751的极限,想继续提升热效率,现阶段很难做到。
因此在发电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排出,其中冷却水占据大头。
这些冷却水,虽然可以用温差发电模块,加上补热炉,进行二次废热回收。
但是这种设计,工程师们却选择了放弃,因为这套废热二次发电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要回收设备成本,可能需要几十年,而且可以提升的效率最多1~2,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本身就经过一次废热发电,这些冷却水的热量已经很难再次直接利用温差发电,必须补热增温,才可以达到二次发电的温度标准。
而补热必然要从外部系统加入,这样做会导致系统臃肿化。
至于将冷却水循环到蒸汽轮机中,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因为较高温度的饱和蒸汽,是不允许进入蒸汽轮机中的,这不仅不能提升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甚至导致发电波动。
与其吃力不讨好的搞废热二次发电,还不如直接将冷却水输送出去,给附近供暖。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