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西场和“醋缸库”(1 / 1)

苏家屯的变迁 伊人李 711 字 2021-01-14

苏家屯尽管是一个生产队,但因为有了一个康大功便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队部、仓库、厂房、油房、商店……一应俱全,这在当时人民公社时代是大队编制的机构和规模,苏家屯享受到了充分的独立和自主。

村的西面有一个场子,人们都习惯叫“西场”,西场的西面和北面都临着“黑眼儿”沟,是天然的屏障,在东面和南面两道低矮的土墙便使这个西场严密地封闭了起来。

西场的大门朝南,门两边的墙上都写着黑体的红色标语,西墙上半部分写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下半部分写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东墙的面积较小,写着“备战,备荒,为人民”。

进了“西场”的大门真可谓是“杜十娘的百宝箱”,靠东面临沟崖建着一个粮库,它的形状像“醋缸”所以村里的人们叫它“醋缸库”,在那糠菜半年粮一亩地小麦只有100斤收成的日子里,那个醋缸库里盛有二十四万斤小麦,老年人经常流着口水说那里面的小麦都是“蚂蚁蛋儿”,用来形容那小麦的饱满和圆润。西场里靠西是一排石窑,共有十孔,分别储藏着金岭、银岭和铜岭生长出来的棉花,玉米,红薯,大豆,芝麻,花生……,这些都是苏家屯社员们按照人口分了以后剩下的最优质的粮食,就是人们常说的“余粮”,是用来交公粮或者发扬“龙江”精神支援后进大队的。

薛老喜还有一个头衔,就是被康大功任命为西场的厂长。白天他也偶尔地去地干活,但大多数是经营西场的,他牢牢地守护着他那块儿“风水宝地”。

薛老喜一天三上班三下班,四季都穿一身宽大的粗布做成的对襟袄和大档裤子。袄和裤子上分别缝着两个大概“40x20”公分的大布袋儿,轻轻松松来,沉沉甸甸回。回的时候他总是很自然地弯着腰,那口袋里的粮食轻易的不被人们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