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天峰寺与徐铉的故事(2 / 2)

来,那汉武拜岳,望潜之天柱山,至浔阳浮江,至枞阳射蛟的影响罢了。多少次经过天峰寺,多少次登上天峰寺,留连于寺后的天柱石,望那一柱擎天的雄伟。心中默诵枞阳镇夏翼丞和清光绪年间举人柏松如为天峰寺写的对联:“天在上头,心地空灵神自在;峰来对面,仙云缥缈佛如来。”“天际白云,有卷有舒迎古佛;峰前碧水,无波无痕渡慈航。”

小缸窑的窑厂,在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从小缸、小坛等后来发展成了陶瓷厂,可惜最后也禁不住时代的大浪淘沙,厂倒闭了,窑荒芜了,到现在只剩下一个虚无的名字存在,偶尔还能让人们记忆。

枞阳长河的故道,随着引江济淮的工程开发,枞阳到安庆高速路的建起,可能这里还会繁荣吧?

从小缸窑向雨坛,大圩公路的前面,有一处大湖,名字叫岱冲湖,岱冲湖边是大缸窑,这里也是枞阳毛姓先祖的住居地。

大缸窑——古老的地名与村落,历史悠久。如今在枞阳行政版图上不见其名,难觅其踪。

有史料记载,早在八百年前石姓的祖先迁徙此地,并开始制陶建窑,薪火相传,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大缸窑地名由此而得名。

由于这里有独特的陶土资源,周边高山可供烧窑用的柴薪,为土陶瓷生产了有利条件,不仅能制造粗制土陶产品,同时还生产釉制陶器,如釉缸釉钵等。在堆积如山的窑渣中会发现很早很早的釉陶瓷瓦砾。

古朴厚重的大缸窑土陶,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蓄含着大缸窑艺人世代相传的古老粗制土陶瓷制作技艺,展现着大缸窑800多年的发展历程。

岁月的流逝,环境的变迁,昔日窑火燃烧、陶坯满场、繁忙昌盛的情景消失在历史记忆长河中。然而今日大缸窑龙窑的遗迹依然存在。无论是走出去闯荡世界的游子,还是留守在故居的老陶瓷艺人,对大缸窑的地名依旧眷恋,挥之不去的浓浓乡愁镌刻在脑海的记忆中。<99.。顶点小说网更新最快网址:.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