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名一宣,让他来做咱们的替罪羊,朝廷念在咱们破案有功,顶多就是个功过相抵。沈知县事也可保住自己的官位,又能得到这柳喜儿,岂非两全其美。”
沈征一听大喜“对啊,这柳三郎还欠着我两百贯钱。他家那寒窑破屋的,把他卖了也还不起这笔债。这样,你呢这就去柳家堵着他们,若是这柳三郎还不上这笔钱,就把他女儿抓来顶账。有了柳喜儿在手,还不怕那毛大春不从。”
“哈哈哈哈哈”俩人一拍即合,当下沈征也不再害怕这大火的事了,招呼了一干衙役,大摇大摆的回了衙门。
石小凡带着狗腿子们来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朝廷花费巨资,偌大心血建立起来的千余间宫殿,顷刻间被一把大火化为乌有。
就算是这此地的狗县令与纵火案失察无甚关联,可仅仅凭他一条他事先没有在这景灵宫预备水龙队,没有在各处宫殿放置水缸这一条,就够他革职甚至是杀头的了。
春秋时期墨家首次提出了防火分隔技术,在《备城门》《杂守》等著作中对于防火分隔既有总体规划要求,又有详细数字规定。特别指出水平横向防火分隔可以防止火延水平方向蔓延到安全区,垂直纵向防火分隔可以防止火势向上和向下蔓延。
像是景灵宫这么大的宫殿,都是备有防火的大水缸的,比如整个故宫有三百零八口大水缸,称为太平缸,这是专门为了灭火供水用的。
然而此处,石小凡寻遍了四周,却不见有一口水缸用来防火的。古代宫殿房屋多是木质结构,防火显得尤为重要,在东京城消防设施已经非常完善。
尤其是赵祯,他在东京城专门成立了专管防火的潜火队,有水龙、水袋、水囊、唧筒、麻搭等设施。据史料记载,宋代火政官有厢使、防隅官。为了及时发现火灾,官府还在地势高处建筑瞭望火楼,楼上昼夜有人瞭望,楼下有防隅官屋数间,屯驻防隅军百余人,专门负责救火。
即便是仙源县这种小地方,也是非常注重防火。别说是景灵宫这么大的宫殿,一千多间房屋,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历朝历代打更的都是那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可见,古人对于防火的重要性了。
《东京梦华录》载,东京城“每坊三百步有军巡铺一所,铺兵五人”。宋代铺兵也叫防隅军、潜火队,他们都经过严格训练,责任心强,其主要任务是夜间巡逻,敦促居民按时熄灭油灯蜡烛等,消除火灾隐患。为了及时发现火警,官府还在地势高处建筑了望火楼,楼上昼夜有人瞭望,楼下有防隅官屋数间,屯驻防隅军百余人,专门负责救火。
一旦发生火灾,防隅军们便立即携带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点扑救;同时派骑兵迅速报告府尹及负责京城警卫的马步军殿前三衙,“各领军级扑灭”。在扑救中,各支部队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弹压,维持秩序;有的救护,安置受伤居民;有的抢救财产;有的运水灭火,井井有条,纹丝不乱。因此,“每遇火发扑救,须臾便灭”不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