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赫连徽脑子不好使了,而是今时的南疆内部,也出现了问题。
原本在赫连徽的鼓吹之下,南疆的百姓也好,官员也好,都对赫连徽的承诺深信不疑。
可事到如今,该有的名声毁得差不多了,该见到的亲人已经天各一方。
再加上赫连徽对商贾太过优待,令南疆商贾和官员矛盾重重,只要见面,必是唇枪舌战。
假若赫连零还能在赫连徽身边,父子齐心只是一点,另一点便是让众人看着,赫连家能掌控全局。
但赫连零落在萧霁月手中,自是有人担心,赫连徽大事未成,顺便将下面的人都推出去给自己挡灾。
会有这般担心很正常,也意味着南疆的乱是从内里开始蔓延的。
赫连徽不希望南疆成为拖累,所以行事少了几分严谨,很多情况下,他已经只凭自己的心意做决定。
这还不算什么,燕亭西今时当了赫连徽手下的将领,他和董飞羽面对面地战过两回,也注意到了不妥。
“主子,董飞羽换了打法,我们这一回又折进去不少人,再这般下去,别说大安,我们也会被拖入混乱的漩涡。”
赫连徽气得捏断了手中的一支笔,“孤明白,派去京中的人手快要到位了,你们再坚持坚持,布局了这么久,我们必是要得胜的。”
……
三万俘兵在白昭的带领下,成功送到了姑媱,原本白昭是打算待姑媱这边安排周全再走,可是又想到萧霁月的提醒。
萧霁月说过,这批俘兵到地方了,他的任务就完成了,不要管接手的人会做什么,更不要因为心中存疑就指手画脚。
他是个直肠子,见到不解之事,难免由着性子胡来,好在有萧霁月的提醒,他最后还是乖乖离开了姑媱。
接手俘兵的官员是璋帝的心腹,特意在看管上面留有空子,也就是说,明摆着给这些人入侵宣华的机会。
三万人不是小数目,以宣华如今的境况,还真的拦不住这三万人。
所以当俘兵举着赫连军的旗子杀进宣华的时候,又是一记重锤敲在了大安百姓的心里。原本的安稳都消失了,只有日复一日的提心吊胆。
俘兵成功送进了宣华,赫连徽知道最关键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第一次亲自率军赶往前线和萧霁月面对面。
大安的后方出了这么大的麻烦,萧霁月手中的三军开始掉头准备回防了,而碰上了冲在最前的赫连徽,又是一场硬仗。
赫连徽是个天生的将才,他多数都是用脑子的,可是萧霁月却让他屡屡受挫,便借着这场战役,誓要摘了萧霁月的头颅。
此时,不仅仅是面对赫连徽的萧霁月,就是董飞羽那里,也因京中一件件大事而使军心涣散,令燕亭西频频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