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收官之战(3 / 4)

亮的星,两位认为这个投票情况是否有参考意义?”

孙会长“怎么说呢,给其他歌手选出代表作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想从叶倾的近40首歌曲中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却是非常难以抉择的事情。

“何为代表作?说句现实点的话,那就是一首歌可以吃一辈子的那种,可是你把叶倾的作品拿出来看看,泡沫,夜空中最亮的星,告白气球,像我这样的人,这,就是爱,默,匆匆那年,因为爱情,平凡之路,年轮,这随便哪一首都能让他成为华语乐坛的标志性人物,优中择优折磨的其实是投票者,我想广大参与投票的网友绝对有这样的痛苦,至于为什么这就是爱能够高居榜首,我想更多的还是因为其中的特殊意义吧,众所周知,叶倾正式出道是从参加华国之声开始的,而他正是凭借着这就是爱拿到华国之声的全国总冠军的,也是从这里他开始被全国观众所认识并开始他富有传奇色彩的音乐之路”

丁教授“我和孙会长的想法差不多,叶倾的每一首作品都堪称其代表作,唯一例外的就是每首歌所蕴含的意义,除此之外,不同的听众也会有不同的看法”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在失业的情况下听到年少有为这首歌,那么你绝对会把年少有为这首歌奉为经典,又假如你是在表白成功的时候听到告白气球,那么你就会把告白气球视为是叶倾的代表作,这就是听到这首歌就感觉是在讲自己带来的影响,叶倾的音乐的最大魔力就在于会让你觉得你正在听的那首歌是为你而写。”

“谢谢两位教授的解答,好的,那么现在距离纽约站开始还有8分钟,我想每一位正在收看直播的观众都已经迫不及待了,最后一个问题,两位对于叶倾的英文歌曲是怎样看待的?它的质量是否对应的上它所取得的人气和热度?”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吧”丁教授开口道

“首先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叶倾的英文歌曲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有这样一个认知,那就是在不知道叶倾的华国人身份之前,他们一直以为叶倾是美国或者英国人,因为叶倾的音乐是真正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来写的,不论是用词还是其他方面,都是最正宗的欧美思想,这也许是叶倾的音乐能够在欧美地区如此成功的一个原因吧,我有一位美国朋友,他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他就这样跟我感叹过很难想象,一个从未出过国,从未在国外生活过的人能够有如此之深的西方思维”

“众所周知,因为我国教育水平存在地区性差异,所以诸如英文之类的外文歌曲在我国的传播度一直不高,不过这一点从叶倾开始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此我们社科院专门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研究,数据也非常有意思,我念给大家听听”

“受叶倾的英文歌曲影响,有百分之76的受访者表示对英文学习充满了兴趣,有72的人表示之前从未听过英文歌,而现在开始接触起英文歌,我们也在中学英文教师群体中进行了调查,超过一半的教师都表示自从叶倾的英文歌火了,学生们学习英文的热情空前高涨”

主持人“那这么说,叶倾对我国的英文普及还起到了巨大贡献?”

丁教授“可以这么说,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老师和家长们说一千道一万也不如他们偶像的一句话来的有说服力,叶倾的粉丝数量自不用多说,偶像都用英文歌征服了外国人,他们连英语都不会说,那还算得上是真正的粉丝吗?所以现在有不少家长都在感叹,为什么叶倾只是个歌手”

主持人“哦?怎么说?”

丁教授“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因为叶倾所以他们的孩子对英文学习不再是反感的态度甚至还充满了兴趣,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光有英文还不够,所以他们希望叶倾不仅仅是一个歌手,还希望他是一名文学家,一名数学家,一名地理学家,一名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