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拔银(1 / 2)

连张孝武这个武将都看出来晋王的失态了,众大臣又如何看不出来,只是众大臣即便看破也不能说破。他们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发现皇帝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顿时心中一寒。右丞相王承不得不咳嗽了一声,以此来提醒晋王注意态度。但晋王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态度冒犯了皇帝的威严,依旧洋洋得意,王承只能叹了口气心中暗暗说此子轻浮,难堪大用,甚至还不如楚王(七皇子轩辕子动)。

王承上前道“回禀陛下,王贼立伪吴,着实可恶,朝廷必须派遣大军南下剪灭叛军。臣请白虎军南下讨伐伪吴,除笃山伯外,无人能够平定江南叛乱。”

的确,说到带兵打仗,说到镇国,只有笃山伯一人而已。满朝文武众,也只有笃山伯的白虎军最值得信任,尽管大家都私下不满笃山伯独断专行的作风和直来直去的军人做派,可此时此刻,能够平乱的人,唯有笃山伯一人而已。

于是众大臣立即起身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也附议。”

见众大臣附议支持,大德帝心中别无他法,立即吩咐道“殿前将军,速传笃山伯入朝。”

殿前将军正要出门,便看到笃山伯与左相张宽一同前来,两人神色疲倦不已,不知是走这几步,还是因为江南战事。两人进入大殿时彼此点了点头,显然达成了某项共识,笃山伯率先上前道“陛下赎罪,老臣早朝来迟了。”

见笃山伯来了,大德帝顿时高兴起来,立即说道“大帅来了,大帅来了就好。大帅可知江南战事?”

笃山伯点头道“老臣知道,刚刚遇到左相,我二人仓促之间商议了此事,因此才导致迟行。”

大德帝忙问“你二人可有建议?”

笃山伯道“陛下,为今之计,只能不惜国力平叛江南了,那伪吴国建立,若是不早日剪除,只怕会引起连锁反应,给其他地方的叛军立下榜样。老臣请愿,率领白虎军下江南平叛,灭伪吴政权,替帝国分忧,替陛下分忧,不灭伪吴,誓不还朝。”

大德帝想到了张孝武对笃山伯的评价,似奸实忠,笃山伯果然是一个忠臣。在这种危急时刻,笃山伯能够站出来力挽狂澜,又岂能让他心中芥蒂,仿佛昔日笃山伯对他的种种,都是一种鞭策一般,他高兴得从龙椅上站了起来,感动道“有伯爷出征,帝国无忧了,帝国无忧了。”

笃山伯道“只是,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陛下,白虎军开拔,尚需开拔银两才是,且粮草筹措也需要银两。”说到打仗,实际上除了军事上的对比,更需要财力的消耗,帝国连年征战,再加上瘟疫、洪水、干旱等天灾,已然国力濒危。

此时右相王承不得不出列,说道“陛下,如今户部国库空虚,出征饷银还需多番筹措才是。去年一年,朝廷用度赤字三百万两,今年到此时,用度赤字便已经达到三百万两了。许多地方的官员甚至发不出薪俸。”

笃山伯道“拿不出拔银?”

王承摇头道“不是拿不出,是没有。大帅,军人保家卫国,为何需要拔银?老臣来看,所谓拔银,实则极坏的先例。”

笃山伯怒道“你可知这拔银是什么?是军士赴死之前给家人的安顿银子,这是他们的丧葬费,卖命钱!”

王承道“大帅,非是我不拿,是实在没有。”

中官员低声议论起来,实际上户部的确没有多少银子了,这些年来一直依靠向银庄借钱度日,所以如今朝廷中最依赖的,便是各大银庄。去年,大德帝便封了一个银庄东家士族爵位,便是因为他向朝廷借了四百万两银子,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大德帝神色凝重,难道还要向银庄借银子吗,他摇了摇头,忽然说道“诸位爱卿,既然国库空虚,而大军拔银必须凑齐,吾等责无旁贷。朕决定,从内库中拨出五十万两银子为白虎军拔银,众爱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