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获奖之后(1 / 2)

跟之前克里斯汀·邓斯特凭借《忧郁症》拿了最佳女演员,场下一群媒体的讥讽、嘘声不同,《燃烧》拿奖是在预料之中!

《抑郁症》属于典型的拉斯·冯·提尔的作品,就那个拍了《狗镇》的导演…

追求形式主义,而且是很矫情的形式主义,加上拖沓无趣的剧本…

这些玩意,欧洲导演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玩,这都21世纪了,拉斯·冯·提尔还在玩!

拉斯·冯·提尔在欧洲小有名气,因为《道格玛誓言》…

如果一定、非要说新浪潮还有新好莱坞之后还有什么影响了电影创作,那《道格玛誓言》算是勉强沾点边。

虽然本身自相矛盾,也被创始人们自己摒弃了,但相当于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扩充重新打包,作为一把刀顶在好莱坞技术工业浪潮面前。

当然,这玩意也把市场完全交给了好莱坞——《道格玛誓言》就是针对特效片创立的,规定电影不应该用特效…

1995年成立于哥本哈根的一个丹麦电影导演小组,成员大多为毕业于丹麦国立电影学院的年轻导演,该组织的主要发起者拉尔斯·冯·特里尔,以及托马斯·温特伯格、克里斯丁·勒维瑞、索伦·克拉格·雅格布森共同签署的《道格玛誓言》。

道格玛誓言明确规定了电影不能包含肤浅、虚假行为——谋杀,武器等不可以出现!

啧啧,拉斯·冯·提尔跟他自己的《道格玛誓言》越来越远了…

拉斯·冯·提尔和他那套论文式电影,混杂着欧洲文艺知识的方式,看一部觉得牛逼,看两部,不过如此,到了第三部,直接就腻了。

有故意哗众之嫌。

后来出了一位韦斯·安德森,形式主义玩到了极致…

拉斯·冯·提尔立马被抛弃了…

《燃烧》是一部无论在立意还是拍摄手法上都无可挑剔的作品…

从公映之后,一直是拿奖大热门!

影评人口碑、观众口碑冠绝所有主竞赛单元的电影。

现场掌声雷动。

沈林有点恍惚的上台,这就拿奖了?

台上,沈林先是跟罗伯特德尼罗拥抱了一下,后者退回到舞台左侧,此时,所有的目光全都在注视着他。

他盯着玻璃台后面,那个放着奖杯的墨绿色的小盒子,看不太清,却觉得全世界所有的美妙与心动,都集中到了盒子里面。

“谢谢!”

先是用中文道谢。

缓了缓情绪,转换成英语“谢谢戛纳,谢谢主委会,你们的英明决断让一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坚信自己可以在电影的路子上走下去,让他相信自己坚持的电影理念,我所需要表达的,对电影的追求,都已经在电影里展示过了,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如此高的肯定!我会努力拍出更好的电影,来回报你们的信赖与鼓励!谢谢诸位!还有,金棕榈不是我的终点,更不是中国电影的终点!”

……

罗伯特德尼罗宣布沈林获奖的瞬间,国内是凌晨两点,微博直接空降热搜第一,一堆沈林的粉丝沸腾了。

等到现在,就是要第一时间庆祝啊!

戛纳金棕榈意味着什么?

不是,应该说戛纳意味着什么?

电影艺术的殿堂啊!

吟诗小达人靠着一部《霸王别姬》硬生生混到现在…

公认的,金棕榈分量是欧洲三大最重的——金熊奖我们拿了五个,金狮奖,我们拿了6个…

这个范围是华人电影人。

现在,沈林拿奖了,金棕榈,而且他才28岁。

关键他拿奖是在粉丝、网友的注视下——《让子弹飞》最佳导演,《月球》,戛纳影帝,再到今年的《燃烧》加冕金棕榈!

一帮记者也不知道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