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王朝,康定二年,初秋。
庄严宏伟的慈元殿,此时的宫女太监正小心翼翼的进进出出,脸上带着莫大的惶恐和不安,十多位太医正战战栗栗的跪在殿外,连头都不敢抬一下。赵祯的第二个儿子,刚满三周岁的赵昕病危。
“最兴来,你醒醒,你睁开眼睛看看娘娘啊!看看你父皇!看看你母妃,前几日,你不是还缠着娘娘给你讲故事吗?娘娘现在就给你讲,好不好?很久很久以前”
曹皇后将床榻上尚无声息的赵昕抱在怀里,满脸凄楚的说着,任由泪水滑落眼眶,打湿华丽的衣裳。
看到这一幕,仁宗皇帝即便贵为天子,也不免泪流满面,想起自己在位二十载,矜矜业业,勤勤恳恳,曾不因个人喜好而枉杀一人,也不从轻易发动战争,害百姓骨肉分离。可苍天为何对朕如此不公?前几年长子出生即逝,现今次子刚满两岁也离自己而去
“父皇,娘娘!你看!弟弟的手好像动了一下?”一个粉雕玉镯般美丽的小女孩眨着晶莹剔透的眼睛说道。
“徽柔,我知道你想你弟弟起来陪你玩,可他”苗贵妃泣不成声的说道。
“姐姐,徽柔没骗你,不信,你看,弟弟的手又动了一下。”
“难道最兴来还没?这怎么可能”
这次连苗昭仪也看到了。
原本在讲故事的曹皇后也注意到了怀里幼小身躯的颤抖,忙将脸靠向孩子的脸庞,一丝若有如无的气息传到她的脸庞。
“官家!最兴来还有气息!”
曹皇后喜极而泣的说道。
赵祯起初也不相信,愣了片刻,忙走上前去,从曹皇后手里一把将赵昕抱在怀里,将头紧紧的贴在他的胸前
“咚!咚!”
一下又一下,缓慢而又微弱的心跳声传来,赵祯突然大喊一声“茂则!快!传太医,宗亮还有心跳!”
“诺!”
跪在一旁的张茂则,忙跌跌撞撞地朝外跑去。
不一会儿,便领着一个胡子发白,老态龙钟的太医走来,刚要跪下行礼,便被赵祯打断道道“不必了!王太医,快来看看最兴来!”
见此,王太医忙上前探了一下小皇子的鼻息,又翻了一下小皇子的眼皮,而后拱手道“官家!娘娘,请恕老臣不恭,众人气息繁杂,请官家将寿国公平放于床榻上后,皇后娘娘,公主请离老臣三丈之外,待老臣替寿国公把把脉,方可知寿国公是转危为安还是回光返照。”
康定元年,赵昕授检校太尉、忠正军(寿州)节度使,册封寿国公。是的,眼下这个尚且三岁的孩子已经是国公了,达到了别人奋斗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得来的荣耀。
见此,赵祯忙将赵昕小心翼翼地放到床榻上,而后吩咐众人都去殿外等候,自己则是和皇后站在三丈外,一双手紧紧的握成拳头,脸上满是焦急,手心里全是汗。
只见王太医轻轻地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而后捋着胡须,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脸色阴晴不定,时而紧张,面容严峻,时而宽松,面露笑容。
如此反复多次之后,王太医才拿定主意,起身朝赵祯道“官家!娘娘!大喜!寿国公转危为安了!”
“可真否?”
赵祯满脸严峻的问道。
“王太医,你要不要再把一次脉?”曹皇后好心的提醒道。
“官家,娘娘,寿国公虽然气息微弱,但脉象平稳有力,且烧也已退下,老臣敢以性命担保,小皇子是挺了过来。”
王太医字正圆腔的回道。
“那为何宗亮还不醒来!”赵祯又问道。
“官家,寿国公这烧刚褪去,且病的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