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再造家国(十二)(3 / 4)

绩相当耀眼。

这些第一次建军前就跟随温特斯的战士,字面意义上交出了“让人满意的答卷”。

在狼镇郊外的营地里,温特斯辛辛苦苦传授给他们的那些知识,终究没有付之东流。

当然,其中也不少是“再来一根”的功劳。

至于白山郡、雷群郡、边江郡的“委任军官”们,虽然相较而言文化水平较高——依然没法和正规军官相提并论,但军事技能普遍不合格。

理论上来说,委任军官有两类来源:

一类是来自军队内部,对于资深士官、立功士兵的提拔;氲

另一类来自军队外部,允许符合条件者出钱购买军衔。

虽然几乎所有白山郡、雷群郡和边江郡的委任军官的来源都是后一种,但是事实上,这些“花钱买出身”的富家子弟们的基本素质相当不错。

他们普遍能读会写、身体强健、营养良好。

但问题在于,他们只是“花钱买出身”,从没想过有朝一日真的要踏足战场。

所以比起战斗的技艺,他们更缺乏战斗的意志与决心。

甚至有人故意答错试卷,以期能够被踢出军队,重新取得平民身份。

总而言之,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氲

联军内部,非正式军官队伍和预备军官队伍的情况十分糟糕,糟糕到令人不禁怀疑他们未来是否真的能够支撑起一支军队。

筹备会议事先制定的“入学方案”,也不得不根据现实情况做出调整。

按照原定计划,对于已经取得正式职务的非正式军官,例如塔马斯和巴特·夏陵,“第二陆军学院”将视其考试成绩,对他们进行集中进行短期的军事、文化培训。

毕竟这些军官都有职务在身,不可能、也不被允许长时间脱离岗位。

待短期培训结束后,将会授予他们合适的“代理”军阶。

至于什么时候能转正?

那取决于某位知名不具的上尉什么时候能晋升。氲

而那些没有取得正式职务的预备军官、委任军官,则将成为“第二陆军学院”的第一届、第二届学员。

按照原定计划,“第二陆军学院”将视考试成绩,从预备军官和委任军官中择优录取第一届学员。

未被录取者,将统一进行基础培训课程。课程结束之后,再次举行考试。

二次考试合格者,录取为第二届学员。

这套方案,几经波折才最终得到各方认可,然而现实还是狠狠抽了“筹备会议”一记耳光。

如果严格按照原计划施行,那么“第二陆军学院”必将面临“无学员可教”的窘境。

最终,还是理查德·梅森上尉拍板——统统招进来,一边教战术、一边教文化。氲

不合格的学员,怎么办?

梅森上尉也给了办法——把筛选环节从开始的入学考试改放到最后的结业考试。

不合格者,延毕。

面对这一完全颠覆联盟陆军教学传统的“创举”,筹备会议里的其他军官虽然觉得不太对劲,但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

于是“梅森方案”就这样被通过。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到哪里去找足够多的“读写教师”,以解决文盲学员们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只不过,梅森方案,刚走第一步就踩中了夹子。氲

听说梅森上尉要找人去教预备学员识字,正式军官们见到前者都避着走。

梅森手下的文员避不开,于是就推三阻四、寻死觅活,任凭梅森好话说尽,也没人愿意去教一群大老粗识字。

公开招聘,看热闹的多,应征的少。

只几天下来,理查德·梅森上尉又老了好几岁。

他形只影单地游荡在枫石城市政厅,寻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