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两人身边还有一个年轻人,但是卢飏不认识。
“吁。”
卢飏轻扯缰绳,随后翻身下马。
“骆兄、张兄。”
卢飏躬身见礼。
“哈哈,听说你被开除了,可喜可贺,怎么样,咱们去喝个花酒如何?”
骆养性还是一脸猥琐的样子,见卢飏不答他话,接着又道“这国子监有什么好的,我和张兄、徐兄之前都被荫在国子监读书,我们都不喜的去,听说刘宗周那酸儒管的可紧的很。”
骆养性和张世泽作为大明权贵阶层,自然有这样的待遇,不过卢飏却没在国子监见到几个权贵,今日看骆养性这些人的货色,卢飏便也明白了,这些人虽然都荫在国子监读书,不过基本没有去的。
卢飏见骆养性说的起劲,然后打断道“刘祭酒是我的恩师。”
骆养性闻言,顿时讪讪不语,这年头当人面批评人家的师长是极其不礼貌的。
“呃,少卿,为兄来给你引荐一下。”
骆养性终于想起来旁边还站着一人,此时便正好用来缓解尴尬。
“这是定国公的大公子,徐允祯。”
骆养性本身是纨绔子弟,所以交往的朋友也都是这样类型的。
对于定国公,前世的卢飏也略有耳闻,是一代名将徐达的后人,徐达被朱元璋封为魏国公,后来徐家因为靖难之役的事,第二代魏国公徐辉,因为拒不投靠朱棣,而且朱棣登基之后,还整天对朱棣骂骂叨叨的,于是便被剥夺了国公的封号。
但是因为徐达是朱棣的岳父,徐辉是他大舅哥,兄长剥夺封号之后,朱棣的皇后便整日在他耳边唠叨,唠叨的时间长了,朱棣也觉得有些对不住岳父徐达,于是便又给徐家恢复了国公称号,但是徐辉是没戏了,爵禄和职位给了他的外甥,徐辉的长子徐钦。
徐达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徐增寿,跟他哥死心眼子不一样,这个徐增寿可是慧眼如炬,早早的就暗中投靠了朱棣,而且还在南京潜伏了下来,暗中给朱棣传递了很多情报,还信誓旦旦的给建文皇帝朱允炆保证,他姐夫肯定不会造反。
不过后来朱棣真的反了,恼羞成怒的朱允炆第一个便把徐增寿给杀了,而且是亲手持剑杀死的,由此可见朱允炆很是气炸了。
待到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个小舅子的死非常伤心,便追封他为定国公,爵位由其长子徐景昌承袭,世袭罔替,由此,大明开国功勋徐达一家便成了一门两国公,并且两家都非常受宠信。
在朱棣迁都北京之后,魏国公府便留在了南京,掌管南京诸卫,世代镇守南京,而定国公府则随着朱棣到了北京,掌管京营,世代镇守北京。
经过历代定国公的基因改良,这个徐允祯生的身长八尺,面若冠玉,若是在卢飏那个年代,绝对能直接出道了,即使在这个时代,去青楼也能多得姑娘青睐。
“徐兄。”
卢飏上前见礼。
路养性正准备给徐允祯介绍卢飏,徐允祯却抢先一步。
“拳打郑国舅的少卿老弟嘛,还写了《蝶恋花》和《木兰词》,这京师谁人不识。”
跟骆养性和张世泽相比,这徐允祯很会说话,不知是不是遗传了他祖辈的慧眼如炬。
“徐兄过誉了。”
拳打郑国舅的事,卢飏还是可以认的,但是《蝶恋花》和《木兰词》的事,每次别人提起来,卢飏都有些不好意思,别人都当他谦虚,其实他是心虚。
“少卿这是去哪?”
张世泽看着一旁马上驮着大包小包的石头,有些不解的问道。
“回城郊的庄子,以后不去国子监读书了,怕郑国舅再找我麻烦,我便不在城中住了。”
卢飏回道。
“少卿怕甚,郑国泰那厮已经被贵妃娘娘勒令一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