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送礼(2 / 4)

他的都是朱翊钧的亲孙子。

所以若说大明最牛的皇帝爷爷那便是朱翊钧,自己的四个亲孙子都当过大明的皇帝。

这其中,朱由校和朱由检是太子的儿子,朱由崧是福王的儿子,朱由榔则是桂王朱常瀛的儿子。

朱翊钧当初因为立太子的事搞得几个儿子很不愉快,不过后来这几个儿子的儿子都当上了大明的皇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但是这种巧合对于大明来说却是灾难,储君不稳,朝堂不稳;朝堂不稳,天下不稳;天下不稳,黎民遭殃。

朱翊钧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完美主义者太好纠结,虽然知道这样做不好,但还是会耿耿于怀,所以经卢飏提醒后,朱翊钧便也不再想福王的事。

但是对于太子的几个儿子,朱翊钧却也犯了愁,因为太子母亲的关系,朱翊钧都没怎么关心过太子,更别说太子的儿子了。

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朱翊钧见过那几个孙子一面,平时都不怎么来往的。

“少卿,你说太子的这个几个儿子,有没有明君之相。”

朱翊钧刚问出口,便又笑了笑,因为他知道问了也是白问,他自己都了解自己的孙子,这卢飏又如何知道。

不过他这还是真问对人了,卢飏还真是知道,就朱翊钧以后的大明皇帝来说,矮子里面拔将军,还就是朱由校最靠谱了。

无论是从充盈国库,还是辽东战事方面,朱由校还算是能撑得住的。

但是这事,他也不能明着说,若是直接说朱由校更靠谱,朱翊钧肯定有疑虑,所以卢飏想了想又道“陛下,您没得选。”

卢飏虽然没点名,但其实已经有所指了,这大明就一个太子,这太子就一个长子,不是朱由校又能是谁呢。

不过这话朱翊钧听起来就舒服一些了,就跟立太子一样,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他之前想过改变,却被揍得头破血流。

“朱由校这孩子倒是个好孩子,我却是关心的少了。”

朱翊钧喃喃自语,显然是听进去了卢飏的意见。

有了今后的奋斗目标,朱翊钧感觉身上又有了年轻时的那种压力和精气神,就如同当年他想要中兴大明一样,如今他要为大明再培养一个好圣孙。

陪着朱翊钧回房间的路上,卢飏暗暗琢磨,这么大的人情,如何能让太子和朱由校那小子知道呢,做好事不留名可不是卢飏的作风。

第二日,吃完早晚,卢飏陪着朱翊钧去了附近的农田,看了新式的打井之法,卢家庄附近的这片麦田,是最早用上井水浇灌了的,所以虽然如今天依然很旱,但是麦子的长势却非常喜人,已经有了丰收之相。

此时正是三月份,小麦已经长到了人的小腿处,春风拂过,麦禾翻滚,朱翊钧心中甚是舒畅。

“打井之法要尽快在推广,京畿推广完了,就往西北、山东和中都之地推广,这些地方都是缺水的地方,若是有了这井水灌溉,以后就不怕旱灾了。”

朱翊钧跟后面跟着的一个太监说道,那个太监便拿着办理。

朱翊钧接着又对卢飏说道“朕要在你这里选一些会打井的人,然后给他们封个九品的吏员,让他们去各个县里推广打井之法,你这里会打井的有多少人?”

卢飏想了想回道“小子这些日子培训了一些人,还有一些从京畿之地前来学习的外地人,加起来差不多有个五六十,若是一个县一个的话,差不多京畿之地也能满足了,但是其他地区若是推广的话,人手却是不够的。”

“没事,如今京畿旱得厉害,就先急着京畿,等这边旱情缓解了,再让这些人去山东西北和中都之地去教授打井之法。”

被卢飏开导了一番,朱翊钧干事创业的精神头又有了,于是也开始关心农事了。

“这少卿是个好孩子,之前国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