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钱敬忠的身世(2 / 4)

在这期间,却是发生了一件小事,让钱若赓的命运,立时发生了转折。

这次皇帝选嫔妃,在请示了皇帝本人和皇太后之后,礼部定的是纳三人为嫔妃,不过万历皇帝挑着挑着就挑花眼了,最后选中了四个。

这就让礼部比较坐蜡了,想想礼部是什么地方,那是以礼为尊,最讲究制度规矩的地方,说三个人,那就得是三个人,皇帝非想多要一个,那可不行。

礼部若是不阻止皇帝,那在朝堂上还怎么抬得起头来,于是礼部的一众官员,自尚书以下便集体给万历皇帝上书,而且上书也上的很有意思。

一是说国家法度在此,不可朝令夕改,而且文官嘛,惯会上纲上线,好像若是万历皇帝多纳了一个妃子,皇帝的权威便没有了,以后谁还会听皇帝的话。

二是说此事于皇帝名声不好,本来三个的,结果多要了一个,这样百姓们听说此事后,肯定会说皇帝是个荒银之君,见了美女就把国家法度给忘了。

不过万历皇帝是何许人也,当时张居正前一年去世,朱翊钧刚刚亲政,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这时候忤逆他,那自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那第四个嫔妃就是朱翊钧的心头好,郑贵妃是也,想让朱翊钧放弃,那便是不可能的。

其实皇帝选妃也不是皇帝一人说了算的,当初太祖朱元璋怕后世的皇帝贪恋美色,惹得后宫不宁选妃之事主要是太后、皇后以及礼部操持。

而原定的那三个人,便是李太后自己乾纲独断的,不过这三人却并没有让朱翊钧心动的感觉,直到他见了此时名为郑梦境的郑贵妃,一颗心立时便被击中了。

隆庆皇帝走的早,李太后拉扯大万历皇帝也很不容易,在跟前朝文官们斗法的过程中,李太后也是极其强势的,对于这样的一个老娘,朱翊钧也不敢忤逆,自然不敢消减老娘选中的佳丽。

而且朱翊钧刚刚亲政,觉得自己是皇帝,多选一个嫔妃也没啥大不了了的,宫里又不是养不起。

可是他刚刚亲政,对于明朝的文官集团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体会还不是很深,于是刚刚亲政就碰了钉子。

但朱翊钧当时也是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又刚刚手握大权,自然不肯听从文官的摆布,硬挺着将郑贵妃纳入了后宫。

至于上书的礼部官员,礼部尚书告老还乡,其余官员则被贬出了京师,而钱敬忠的老爹钱若赓便是此时被外派到临江任知府的。

不过他这个知府一做就是近二十年,每次任满到期,吏部将升职或者调任的名单报上去,钱若赓的名字都会被划掉。

直到万历三十年,因为党争,钱若赓被御史弹劾为酷吏,而借着此事,万历皇帝直接将其下了诏狱。

当时那么多上书的朝廷官员,为嘛钱若赓偏偏被万历皇帝针对,以至于被贬出京还不放过,其实还在于钱若赓这人太过耿直,说话太实在。

别人上书劝谏都是别人说什么,自己就说什么,钱若赓不一样,他竟然上书说郑贵妃的八字与大明不和,说郑贵妃以后会祸乱朝政,毁了大明的气数,这如何不让万历皇帝气愤。

且不说钱若赓如何精通的周易问卜之术,但这种事,本就是子虚乌有的,知道了也不能说啊,可谁让钱若赓是个耿直男孩呢,偏偏就在奏疏上说了这事。

于是便被万历皇帝针对了,不光一辈子没升职,而且做到最后竟然被下狱了。

不过朱翊钧也知道单凭一个酷吏的弹劾还杀不了钱若赓,于是万历皇帝的性格偏激的一面便出现了,不是杀不了嘛,那我可以拖着你嘛,反正我不让大理寺审判,便可以一直将你关在诏狱。

于是,这一关,便关了十七年,当时钱若赓进去的时候,钱敬忠才一岁,如今钱敬忠已经十八岁了。

卢飏听了钱敬忠的话,心中也是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