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班师(3 / 4)

时的勋贵没什么权力,但是品级在那摆着呢,张维贤就是说的再难听,他们也得听着。

“哈哈,国公爷此言差异,自京营出征后,我等在京师也都殚精竭虑,今日见到京营凯旋,自然老怀大慰,但听说京营此战之惊险,也是感同身受。”

方从哲作为文官首领,此时便出来打圆场,一番话说的到让张维贤不好再说什么,毕竟他也没有确凿证据说文官集团想坑死京营。

“首辅既然说到殚精竭虑,老夫却有一事不明,本来七八日的路程,为何蓟镇和宣府的兵马却走了半月有余。”

定国公徐希文是个暴脾气,开口便将了方从哲一军。

“定国公这话说的,为了催促辽东的兵马尽快回师,这些日子里,内阁基本上一份催促行军的呈文,国公爷若是不信,可去通政司查看。”

方从哲作为内阁独辅,自然也不人人拿捏的软柿子,两句话便噎的徐希文说不出话来,只得看向卢飏,希望他来说两句。

此时所有人都在承天门外等着万历皇帝来参加献俘的仪式,卢飏知道回到京师后,这些勋贵少不了跟文官打嘴架,于是这时候便距离双方站的远远地,免得波及到自己。

卢飏本身是文官,虽然他也是受害者,但是却不好参与到勋贵对文官集团的口诛笔伐中去,毕竟他以后还是要混文官队伍的。

对于徐希文热切的目光,卢飏只当看不见的,忙着跟身边的孙传庭等人说话。

徐希文等不来卢飏的支援,不过他身边的勋贵也不少,这时候同仇敌忾,便与文官打起了嘴炮,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甚至有人提起一百多年前的土木堡之变,言之凿凿的说文官集团就是想继续坑死所有的勋贵。

旁边的御史几度维持秩序,可是他们对那些文官管用,对上勋贵,人家可不听他们的,特别是从战场上回来的勋贵们积压了一肚子的火,又刚刚看过惨烈的战争场景,这时候血一上涌,然后便动了手。

不过幸好这时候有承天门上的太监高声喊了一嗓子“皇帝驾到!”承天门前打架事件还没开始,便立刻结束了。

卢飏是乐的看见这一幕的,大明朝的文官集团活得太过滋润,急需要一股势力对他们进行制衡,而勋贵集团就是卢飏找的这股势力。

刚才已经有人禀报万历皇帝承天门前文官和勋贵的冲突了,不过这时候典礼要紧,朱翊钧也顾不上他们。

按部就班的举行典礼,参加新城山的勋贵们这时候一个个都神气活现的骑上战马,依次带着京营的仪仗部队上前接受皇帝检阅,回班的时候还不忘冲着那群文官挤眉弄眼。

勋贵们都压抑的太久了,这次好不容易打了一场胜仗,自然要压一压文官的气焰,而且这次文官集团做的也是不地道,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辽东军队龟速班师的事,肯定跟他们脱不了干系。

典礼完了之后,京营官兵则回了京西大营,卢飏等人和一众勋贵则又进了承天门,在皇极殿接受了万历皇帝的封赏。

勋贵们已经贵为超品,自然是升无可升,万历皇帝只是给了他们一些物质上的赏赐。

不过最让他们高兴地是,万历皇帝答应了他们整编京营的奏请。

这个奏请还是在回京师的路上卢飏跟他们的合计的,一众勋贵也都认同,回来便跟万历皇帝提了。

万历自然应允,他早就想整顿京营了,之前京营也整顿多次,不过都是文官主导的,最后也没什么效果,这次勋贵自己提了出来,万历皇帝也没什么不答应的。

敲定了那些勋贵,万历皇帝接着又对卢飏、孙传庭等新科进士进行了封赏。

卢飏是新科状元,按理说,应该授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不过因为他此次立了大功,于是便直接授予了正六品的侍读。

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步,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