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宋徽宗的小计谋(3 / 3)

政和三年(1113年),改封柔惠帝姬。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十一月薨,追封贤静(靖)长帝姬。

徐国长公主志向冲淡、不喜欢纷华的服饰玩意、甚少嬉游,十年中只去过西池(金明池)而已。

反正整体来看,这位徐不对,现在应该是益国公主,似乎是个很文静,很贤惠的女子。

年级也不大不小,正好二十岁!

而且还是上一任皇帝宋哲宗的亲妹妹,上上任皇帝,也就是宋徽宗的父亲宋神宗仅存的两个女儿之一。

说起来古代的公主,一点都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虽然生在帝王家,天生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别的不说,就说这位益国公主赵娴静,前面九个姐姐,加上她,宋神宗一共十二女儿。

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她和四公主潭国贤孝长公主,如今被封为康国公主的那位。

而且仅存的这二位,也没有一个能够活过四十岁的,当真是令人唏嘘。

原本洪筠是打算,直接将这门扯淡的亲事直接给推出去,这种事情怎么看都有点扯淡。

但赵灵儿和容小意等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却对洪筠说了一番话,让洪筠难以拒绝。

因为这次,赵佶的旨意虽然是诏书,也就是所谓的中旨,并没有经过中枢。

但却派来的,并不是宫中的太监,而是礼部的官员。

这里面的意味着的东西,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一般来说,这种事,应该是皇帝先下手谕,通知洪筠和中枢,等到两边都点头同意之后,再传下圣旨,这样一来,更稳妥一些。

如今赵佶心急,直接下了中旨。

纵然中枢还没批复,却已经通过了礼部传达消息,朝堂上下,几乎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在这种情况下,洪筠一旦直接拒绝那位益国公主,很可能会导致,朝堂上下,尤其是大宋民间,各种议论。

这个时代,女人的婚嫁是一辈子最大的事。

尤其是像如今这样,已经被皇帝下了旨意,却被人拒绝。

等于说是,洪筠根本看不上益国公主。

那老百姓风言风语,肯定会传,是不是益国公主品性不行,或者相貌太差?

或者说有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