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操作顺序是shift接e,然而姜默的肌肉记忆还停留在小美时期,习惯性地瞄准右键,眼睁睁地看着铁拳一个冲拳如炮弹般跳桥入水,水花太大,零分差评。
没什么好解释的,既然是自己的选择,那么就要承担后果。复活后的姜默没有急于出门,而是在复活点把铁拳的技能挨个试过,重新找回思路,再出门接受炮火的洗礼。
林仲龙也没空管她,连赢几局后,系统提高了他的隐藏分,快速匹配到的对手也愈发难缠。为了配合明晚的战术安排,他打算多练练狙找手感。配合集火这种玩意儿,在低端局肯定是不要想了,不说别的,就一个姜默,不添乱就是给团队做的最大贡献。
此情此景,也让他找回刚接触游戏时独自在排位中拼杀的孤狼型选手的感觉。他不在意比赛的胜负,只追求自己是否做到完美。前排没保护,他就自己找掩体;辅助不加血,他也能在走位间隙找血包续命。反正只要苟活的时间够长,他就一定能打最高的输出。
明明他的表现与比赛结果息息相关,可他又像是独立于比赛的一种存在,这是林仲龙一直想破解的内在矛盾。如果不是赶上好时候,以他的技术风格和为人处世,结局大概就是一个高分路人王,一边公开表示对职业电竞的不屑一顾,一边又为不能加入他们暗自伤怀。
毋庸置疑,相比于顶尖的实力,电竞战队更加青睐可塑性强的选手,这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有一定天赋的人,而像韩钧那样,长期保持高水准并且能够不断学习进化的人才是最稀缺的。林仲龙对韩钧的佩服不光源于实力和为人,更羡慕的是韩钧的学习能力。
比如一进赛场,他的眼里就只有人头,所以会想方设法地出击,也因此养成了贪输出的坏习惯。韩钧不一样,开局第一波团战,他从来不会毫无顾忌地堆(抢)输出,而是要在最前线观察对方的举动,判断他们的状态和战术,在此基础上安排自家后续的打法。
当年林仲龙曾经看到有粉丝评价,说林仲龙和韩钧风格互补,一看就是没看懂比赛的人才会说的话。他是和老队长互补吗?分明是老队长扛着他、甚至整个侠客行战队在往前走啊。
林仲龙想过要改,不说达到韩钧的水准,至少别被落下太多,可惜收效甚微。没办法,学习能力首先输一头,往后这个差距的雪球滚起来,不是他靠努力就能拍马赶上的。
而努力的方向也成问题,林仲龙试过问韩钧,怎么做到在打高强度比赛的同时兼顾场上局势当指挥,韩钧冥思苦想,给了他一字诀练。
越是简单的诀窍,其中蕴含的道理就越是复杂。韩钧和林仲龙讲过,他们的差距不是练习时长,而是练的效率。韩钧能够担任场上指挥,是因为他坚持长期做有目的的训练,即便是排位直播这种其他人都拿来水时长的场合,他也会给自己设定小目标,比如坦辅联动,对主坦的保护。有规划和执行力的加成,他才能靠积累丰富的对战经验锻炼出肌肉记忆,在赛场上分心指挥。话听到这里,林仲龙就懂了。
他做不到。
长期追求输出的结果就是他在比赛中很难分心,这是他的优势,也是制约他更进一步的桎梏。想要打破这个圈,最要解决的,就是他争强好胜的心。可当打时,紧凑的赛程不可能给他时间慢慢调整习惯,好不容易有了时间,人已经退役,追求超越已经没有意义。
林仲龙心里忽然一动。那么,现在呢?
好不容易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次是不是能够变得不一样?
意识到自己那些旧习似乎有抬头的迹象,他开始警觉。他得和过去彻底分手,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回归赛场,不然这个复出有多大意义?
正在他胡思乱想的档口,被一颗子弹突如其来地命中,血条瞬间见底。他正打算奔着一楼的血包,忽然看到血包附近队友辅助莫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