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进军暨天浩城(3 / 4)

浩自荐镇守都城前的第一座守城,当时宁朝的开国皇帝百里长青极为感动,挥笔亲书的“天浩城”,以李将军之名来为守城之名。

李天浩守城三十年,最后亦是在城中逝去。后来李家每一代都会出一位守城之将,且在决定守城之日,就在祖先灵前改名为李天浩,以誓继承先祖之忠义。

到如今,天浩城中的守将,已是第九代李天浩了。

这日午时,齐朝军队已停在了天浩城下。这座城和已经攻破的三座守城其实没什么差别,规模差不多大,城墙差不多高,连砌城砖那种久经岁月打磨的深褐色也差不多。但这座城有种特别的气势,是另外三座城所没有的。这种气势也许就是李氏满门的忠勇,是九代李天浩孤意守城的执著。

已经过来的三座城,其中两座城 守将皆出城来战,结果一死一逃,逃的也就任其逃走,反正齐军只是要过城,也不非要人命。还有一座城,守将竟然在齐军还未到时就先行一步,弃城而去。有趣的是这位守将的名字叫做逢俊杰,当真是识时务得很。

可是并非人人都如此识时务,比如守眼前这座城的李天浩。

安顿人马列开阵势,贺云阳纵马上前,向城上守军喊道,“请李天浩将军上城来说话。”

城上的宁军看到这样大批人马集结城下,竟未有丝毫惊慌,可称是自进入宁进境内,见到的最镇定的一支宁军。其中一个向贺云阳点了点头,转身而去。

片刻,一位将军上得城头,居高临下看着贺云阳,他的面容甚是威严,两鬓已如霜染,年纪应在六十上下。他看了看贺云阳,再远眺了一下那片浩浩荡荡的人马,道,“听说这次是齐朝的皇帝亲自带兵入侵我朝,可就是你了!”

贺云阳微笑,“正是我。李将军,我已到了此处,请李将军许我借城一过。”

“借城一过?哈,你倒说得轻巧,我这天浩城是可以随便借过的吗?你这知宁朝立国三百余年,这天浩城也曾数次被围,却未有一次被攻破过。”

“哦,是么?”贺云阳抚着马鬃,满不在乎地点点头,“那李将军可愿出城与我一战?”

“不!李某是守城之将,不是迎敌之将!李某的守城策略就是死守。只要李某还有一口气在,只要这天浩城里还有一个人在,你都休想进城!”

贺云阳皱了眉,怪不得他李家的城守得牢,用这种横不要命的孤勇守城,除非攻城的人能比他更不要命才行。他叹息,“李将军,你的气节我佩服得很,但这气节再刚硬也没用了。你岂不知‘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道理吗?”

李天浩捋须冷笑,“这道理李某自然知道,但明知是独木也得支到最后。这座城不仅是宁朝的城,是百里皇族的城,它更是我李家的城,算我在内,李家共出了九位李天浩在此守城。我若放你进了城,如何去面对我的八位先祖!李某既说了死守,就一定要守到死!”

阵中一位将领纵马上前,轻声道,“皇上,何必和他多费口舌,直接攻城吧!”

贺云阳摇头,“不行,现在硬攻此城,肯定伤亡巨大,要慢慢来!”

然后他扬声向城上道,“李将军,我敬你是个英雄,给你三天时间考虑,三天后的午时,你若还不献城。朕必取你此城,朕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取下你这天浩城!”

这番话说得两边人都呆了,这样一座坚固城防,不费一兵一卒取下。开玩笑吧!

贺云阳转身回阵,吩咐道,“就地扎营!”

这天夜里定更时分,贺云阳单人独骑来到城下,下了马,对着一轮孤寒的月,开始吹一支芦笛。

芦笛是一种在宁朝民间很流行的乐器,笛声既可清新俏皮,又可哀婉凄怨。贺云阳就在宁朝的城下,用宁朝的芦笛,吹着一首首宁朝人几乎家喻户晓的曲子。《思乡》、《新妇》、《两相欢》、《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