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九鼎之争(3 / 5)

木、周为火,秦代周德,无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曰德水,以为水德之始。”

秦王答道:“可!”

大朝会又议定一些细节之事,到了下午,又开始热闹起来了!首先以丞相王绾为首的儒家学派官员上书道:“自王上亲政始,拓地万里,北去漠北,西达伊列,东到东海,现国分郡四十八,县二百二十三。大王的王书传到边远的郡县,来回要数个月,甚至一年。王上晨时起,午夜止,日批奏书数百卷,方不落下政务。臣请我王,以内史、河东、南郡、三川、南阳、陈郡、陶郡、上党、河内、邯郸等十郡为皇室直领郡,以郡县之法治之。其余各郡分封给众王子、王亲、功臣戍守。则天下可太平,人民安定!”

“王上,丞相之言大谬也!”廷尉李斯不等秦王表态,抢先发言道,“周自武王分封始,下足百年,天下诸侯国便开始相互攻伐,至今六百余年,无一年不争战。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已是名存实亡。我大秦自商君变法,执行郡县制以来,国强民富,无往不利。疆土从孝公之初十余县,到今日之二百二十三县,拓地数十倍,终一统天下。若行旧法,再分封制,臣断言,不出百年,天下兵戈将再起。分封无异重蹈周之覆辙。”

李斯的话一说完,大殿内立刻炸了锅,吵成一锅粥。王绾为相十余年,朝中的威望最大,赞同分封的官员达六成。李斯为首主张郡县制的官员,大部分是司法官员,虽然只占三成,却都是国家干城。还有一成如尉缭、孟昭和王翦、蒙恬、黑山等武将保持沉默。

秦王不发言,任由儒、法两派争论不休。半个时辰后,秦王咳嗽一声,大手一挥,整个大殿立刻安静下来,所有的眼睛都齐刷刷看着秦王。

秦王问孟昭道:“孟夫子见多识广,博览群书,您的意见如何?”

平时极少发言的孟昭,这次没有推辞,立刻答道:“分封制是西周之所以盛,亦是东周之所以败之故也,大秦当学其长避其短。臣建议,以九洲之地为皇室直领,郡县制之;九洲之外分封而治,诸侯国之地,不可超百里。”

孟夫子的建议,与了丞相王绾大同小异。只是更加保证了皇家的绝对实力,避免诸侯国实力太大,尾大不掉。

众臣听了,都窃窃私语。秦王依旧没有表态,又问从前线回来的老将军王翦道:“王老将军,九洲之地,王氏父子攻下一半,老将军认为当取何策治国?”

王翦此时,须发皆白,面色红润,高声答道:“王上,我王家父子带兵打仗,还算精通,这治国之策老臣听了都头昏脑胀不知所云。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智也。臣确是不知也。”

王翦的意思是自己不懂,别来问我。但是秦王却没有打算放过他,用严肃的口气追问道:“老将军,寡人问你,分封制和郡县制,你认为哪个更能长制久安?”

王翦知道,自己不表态是混不过去了,便答道:“当年周室有难,周幽王召天下诸侯勤王,无论功臣封国还是姬姓封国皆未派兵来救。若非秦襄公死战杀退西戎,护送平王东迁洛阳,周早亡矣。臣父子虽有功,不求封国,但求良田美宅,愿世居咸阳。若天下有变,王氏子孙愿意身先士卒以报王恩。”

老将军王翦的话,份量十足。虽然没有明说,却是态度坚决反对分封。本来主张分封派占尽上风,老将军一席话,使两边变得平衡起来。

秦王又问蒙恬道:“蒙将军,你一战灭匈奴四十余万,拓地数千里。凭此功,封个侯国绰绰有余。你意下如何?”

“王上,得封国,臣梦寐以求也。然臣难保臣之后有不肖子孙,或失国身亡,或自不量力不听王诏而被诛。故,臣不愿封国。只愿臣之后,有功则贵,无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