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无法拒绝的创意(3 / 4)

下冯柯了,相信自己解释后,他一定能转怒为喜。

“冯导,我就简单说说了。

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您多见谅。”

“别扯虚的,快说。”冯柯不耐烦道。

“是这样,冯导。

整体作品,都是在表现大唐盛世的气势恢宏。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展现了大唐强盛、万国来朝的大国气象。

我明白冯导是想借古咏今,展现我华夏崛起,民族复兴的家国情怀之意。

不过唯一遗憾的,几个节目组合在一起,拼凑感很强,收尾没有点睛之笔。

整体的节目思想,没有凝练在一处。”

“嘿,你还真不客气啊。我一个费尽心血的节目,被你说的一无是处。”

冯柯假装恼怒的回应道,其实他在秦川说起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些认同了。

自己做的节目,又怎能不了解呢?

只是一直没有更好的创意,去把几个节目糅合的更加浑然天成。

怎么让节目,更有层次,他也一直在思考。

作为大导演,他如何能不知,一部电影,一部戏,一部舞台剧,都需要最后那关键的点睛之笔。

就像是很多文艺片电影,平铺直叙一个多小时,可是精华就在结尾的那十几分钟。

瞬间就能让整部电影提高几个境界,导演的全部思想,也许就在这最后一笔当中。

春晚的节目也一样,冯柯一直在思考,自己作为总导演,如何做出一台和前些年不一样的晚会出来。

他用电影的手法,来编排这台晚会。

而大唐盛世这个节目,就是他费尽心血研究出来,拔高整台晚会的立意,给晚会赋予一种家国情怀。

可是一直到现在,他都感觉这个节目,缺了些什么,却又琢磨不透。

冯柯假装是在恼怒秦川大言不惭,其实内心特别期待,接下来秦川会说出自己一直想要的答案。

“冯导,我绝无贬低之意。我是从戏剧的张力来分析这个节目的。

一张一合,抑扬顿挫才是好文章,你说对吗?”

“一张一合?抑扬顿挫?

哈哈哈哈,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没想到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秦川啊,困惑我好几个月的问题,没想到被你一语点破啊。

我得好好谢谢你啊,哈哈。”

冯柯细细一琢磨,马上反应过来,大笑地夸道。

“不敢,不敢。冯导,我也是为了节目效果更好。”

“既然你都说出了节目的最大问题所在,想必已经有解决之道了。

你可别告诉我,解决方法就是这首歌啊?”

“哈哈,解决办法还真就在这首歌上。

敢问冯导,《清平调》是诗仙为何人所作?”

“是诗仙李白,在宫廷酒宴上,经唐玄宗的命令,为杨贵妃所作。”

“唐玄宗,杨贵妃,身处开元盛世。可盛世之后,他们又如何?”

“盛世之后?可不就遇上了安史之乱,杨贵妃于马嵬坡下香消玉殒。”

冯柯不耐烦的回道,虽然杨贵妃如何死去,这只是历史传说,还有待考证。

不过一直以来,杨贵妃被唐玄宗赐死这个说法,被广泛传诵。

这个传言,只不过是后人,为了警醒历朝历代的皇帝们,不能贪图享乐,要精于朝政的劝诫之说。

“冯导,借古咏今,以史为鉴,又如何能少的了大唐盛极而衰这段呢?

《清平调》这首歌,用来表达这个含义,再合适不过了。

我只说四个字,我相信冯导一定能明白。

这四个字就是,居安思危。”

冯柯一听,仅仅沉思了片刻,就一拍桌子,大赞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