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不创新是不行的。
不是教条式的抱着老段子,老规矩,一板一眼的就是对的。
曲艺这么多年,不也是在不断发展的吗?
虽然发展的有些慢,但还是在发展。
可曲艺的发展,都是由少数大师推动的。
大多数曲艺从业人员,则过于迂腐。
从学艺开始,就过于强调规矩,但凡有一点创新,都会被视为对经典的挑战。
曲艺,或者说是传统文化难以创新的障碍,就在这里。
曲艺,在这方面,就更为严重。
动作,步伐,手势,唱腔,念白,神态,无一不是要求做到和大师一模一样。
可既然有大师了,即使做到一模一样,也无法超越大师的高度。
唯有创新,才能有自己的风格,创造出更多的流派。
可曲艺的学艺模式,则太强调复制。
只有复制到和大师一模一样了,自己也成名成角儿了,没人可以对你指手画脚了,才允许你做点创新。
如此保守,这么迂腐的行业规矩,谈创新何其之难。
这样不仅谈不上创新,还会把原来很有天分的梨园子弟的灵性,一点点给抹杀了。
所以,想让曲艺行业发展,一定要打破传统保守观念的束缚,让更多的年轻人,尤其是梨园的年轻弟子,做出适合时代的创新。
这样,才会适应市场需要,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曲艺,加入到传统曲艺的继承和发展中去。
秦川已经做好了被喷的准备,不仅是他,就连夏青禾也会被人抨击。
因为作为华夏曲艺团的少班主,做出如此逾越之举,肯定会让那些保守的梨园人士和票友们,觉得离经叛道。
《新贵妃醉酒》,对于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种挑衅。
夏青禾既然愿意扛起发扬曲艺重任,那必然就要承担这些非议和敌视。
最终的功与过,并不是那些保守之人可以轻易评价的。
而是由无数的观众和年轻梨园子弟一起来评判。
只要对推广曲艺文化,打开曲艺市场有贡献,夏青禾就一定会得到大家尊重。
这点,从她答应出演《还珠格格》开始,夏青禾甚至包括她的恩师艺团的班主,早已有了心理准备。
夏青禾接道秦川的电话,得知了这个消息,她也十分高兴。
当然,秦川也把上春晚后将会面对的指责和非议,也告诉她了。
没想到,夏青禾毫不在意,直言从曲艺团出来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初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夏青禾,骨子里其实有一股侠气。
深爱曲艺,热爱着曲艺团的所有同事,在大家推崇她做少班主的那天,她自动就揽上了这份责任。
她想把曲艺发扬光大,她想让所有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的生活都过的好。
她想让团里的前辈们,更加的被人尊重。
她想让曲艺不被市场淘汰,真正得到大众喜欢。
为此,她宁愿脱下戏服,暂时离开自己喜欢的曲艺舞台。
只为获取一个机会,一个能向大众推广曲艺的机会。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夏青禾此举,与侠义精神又有何异?
为了传承曲艺文化,为了梨园子弟,自己牺牲点又有何妨。
这才是真正对曲艺的赤诚之心,而不是那些保守迂腐地只强调规矩,才叫真正热爱曲艺。
那种人,对曲艺的发扬光大没有丝毫贡献,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特有话语权罢了。
经典是要尊重,但不应该成为创新的阻碍。
对于这些人,秦川一向是非常不屑。
没有创新,任何行业,任何领域,都会被市场淘汰,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