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现得好,也得配合得好(3 / 4)

是草扎的贡品。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公地道,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视同仁,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一视同仁,亦是仁恕之道。

只是这仁恕之道,在一些有心人的解读下,慢慢就变成了宽仁、宽纵之道,为己谋私的便利之道。

陈循讲的仁恕之道,就是车轱辘子话车轱辘的说,念经一般的劝的是宽纵,而非仁恕。

于谦含笑不语,陛下以承继太祖太宗皇帝遗志,对太祖太宗的仁恕之道,理解颇深,无须他多置喙评断。

春秋鼎盛的大明皇帝,正在带领大明变得再次伟大。

于谦依旧尽职尽责的劝仁恕之道,他颇为放松的说道:“陛下,这其实都是料敌从宽,以臣在河套所见所闻,只要大明是要治河套,而非杀鸡取卵,那河套地区的百姓复叛,也很难很难。”

“他们真的太苦了。”

于谦说到这里,脸色就是一阵悲怆,那些百姓衣衫褴褛,一无所有,眼巴巴的看着大明军的时候,那种心如死灰,边人怜之。

于谦脸色稍平复,说道:“他们稍闻王化,便喜不自禁。”

王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东西又不可量化。

但是相比较瓦剌人和渠家在河套作的孽,大明只要不是官过如剃,杀鸡取卵,河套地区的百姓,肯定就忍了。

兴安是君臣奏对的唯一旁听者,他一直在理解皇帝和少保之间的对话,虽然这对他来说有点困难,但是他可以私底下翻翻书,补补课。

唐玄宗晚年变得昏聩的时候,全都依靠高力士处理政务,他作为司礼监提督太监,必须要贤。

他听了半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该出手的时候,绝对不要有任何手下留情。

他不确信自己的领悟有没有用到的时候,但是他需要保证要用到的时候,不是什么都不懂。

兴安蠢蠢欲动的说道:“换手。”

这次该于谦手持苻坚八十万大军了,大皇帝持有谢玄八万大军了。

苻坚弄了个投鞭断流的典故来,兴安已经有了万全的准备,这于谦决计赢不了。

于谦却摇头说道:“陛下,臣兵部还有一些公务未曾交代,臣告退。”

于谦已经猜到了兴安要做什么了!

兴安肯定打算水淹七军,淝水之战毕竟发生在了长江,搞个洪灾,那对兴安来说,算是难事吗?

再离谱的事儿,兴安都做了,于谦能上他这个当?已经论政结束了。

他干脆回兵部去了,不给你水淹七军的机会,扬长而去。

朱祁钰有些感慨看着于谦的背影,颇为平静的说道:“兴安啊,下次收敛点。”

“天火地陷实在是过分,可以搞点军中大疫之类的事儿,显得不着痕迹。”

兴安恍然大悟,俯首说道:“臣领旨。”

阿剌知院、伯都、渠家余孽已经回到了和林,他们是狼狈逃回了和林。

而此时的和林龙庭之内,所有瓦剌的部族酋长,都聚集在龙庭之内。

也先叫来了各部首领,升帐议事。

他手里拿着一个放牧的长鞭,约有半丈,尾须带哨,用力的甩了一下,就是爆鸣之声。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阿剌知院,愤怒至极的说道:“长生天教导我们,要像爱护牧场一样爱护百姓,你们在河套做了什么?!”

也先已经出离的愤怒了,他从应昌府的曼陀罗山回到了和林,然后就听闻了河套的惨剧,整个人都木了许久。

他不是个蠢人,他只是有些心急。

他已经知道,瓦剌人失去了长生天应许给他们的放牧之地。

那片地方,从此以后就归属于大明了。

除非大明留在河套地区的王师,比这群炸毁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