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内外织染杂造局(2 / 4)

出售勒死自己的绳索一样,商人们普遍接受了这种方式。

他们明明在抗拒着陛下,但是陛下每次说什么的时候,他们即便是不情愿,也只能乖乖躺平任陛下施为。

几处的宝源局开始疯狂的吸储,在吸储之后,大明朝的第一次大规模投资,开始了。

李贤和李宾言在南衙的巡抚司衙门碰面。

与会的有大同伯陶瑾,番都指挥马云、平江伯陈豫、宁远伯任礼,工部右侍郎王卺、松江市舶司提督太监王寅等人。

这是讨论具体如何复产船厂之事。

李宾言坐直了身子,他依旧带着永乐剑,乃是钦差。

李宾言十分严肃的说道“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开办工匠学堂,培养属于朝廷的工匠,这样才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工匠的人数还是太少了。”

兴教化,几乎是李宾言的第一个念头,真正将木材、桐油、铁锭、钩索变成南下西洋的大船的是劳动,而不是朝廷。

而劳动的载体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百姓。

这一点上,李宾言有着清楚的认识。

“我同意。”李贤举起了手,表示了自己的赞同,他在龙江造船厂,脚踏实地的调查了许久,认为李宾言的想法是对的。

工匠才是造船业的基石。

建设学校,培养人才,是增加工匠本身的固定资财,可以有效的提升工匠的劳动效率。

现在,钱不是问题,如何把钱花的物有所值,就成了新的问题。

徐承宗眼睛一亮,在他看来,李贤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手中的几个小的造船厂进行置换。

虽然有跪着当巡抚的感觉,但那是最简单最直接完成皇命的办法。

李贤和李宾言在会前肯定是通过气了,他们还是想站着把官给当了。

而且直指问题的核心,人。

徐承宗十分兴奋的说道“我在城郭有一处地皮,大约八千多亩地,依山傍水,当年太祖高皇帝攻打集庆的时候,高皇帝曾在那里驻军地,后来赏给了魏国公府。”

“太祖高皇帝在洪武年间设桐园,又在吉林设吉林船厂,永乐年间又增加了清江船厂,太祖、太宗皇帝知道,一定会同意把这片地,当做学社的。”

“当然如果肯给我立块碑,我是感激不尽的。”

徐承宗贪吗他一点都不贪。

城郭八千亩地,依山傍水,绝对不是坏地方,他直接拿出来,只要一块碑的意思很简单,他一点都不打算争功。

李宾言点头说道“朝廷正在进行铁、索、艌、船木、竹、箬篷匠的考核,现在钢铁大工匠一人,船木大工匠一人,箬篷大工匠大工匠一人。”

“足够了。”

大工匠哪有那么好评价的

徐四七兼任石景厂、王恭厂的总办,大工匠。

蒯祥建设大明北京城,而后在石景厂、胜州厂担任总办,为大工匠。

江淮厂、马鞍厂、贵州六枝厂,都是大工匠在兼任总办。

大明的大工匠绝对不是那么好评级的,兵仗局也只有三名银匠大工匠。

第一步,是设立工匠学堂,只不过和京师工匠学堂侧重煤铁的方向不同,南京工匠学堂,将会侧重造船和相关产业。

李宾言和所有人商量了许久,最终敲定了工匠学堂的规模、人数方方面面。

李宾言继续说道“第二点,我们必须要进行四万里水路疏浚工作了,因为造船需要最多的木材、桐油,都需要从云贵川黔送来,那边多数都是朝廷的官厂,无须向商贾扑买。”

“我们观察到一艘河船可以一天内走150里路,运送两万斤的货物,而一两马车,只能运送一千五百斤的货物,走不到100里地。”

“无论是从速度还是从运载量而言,都是河船更有利于货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