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罗马帝国的定义,取代了罗马本身的含义。
胡濙颇为郑重的说道“陛下,文明是会灭亡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自三代启脉络清晰,中华文明展现了其强大的韧性、包容性和同化性。”
“但是这种韧性并不是不会折断,这种包容不是不会变色,这种同化也会产生迷茫。这个过程是痛苦的。”
胡濙说到这里开始停顿了片刻,他还以为陛下或者其他人会反驳他,此时的大明勃勃生机、万物迸发,刚刚走出冬序的大明,一切的一切,充斥着昂扬和激情。
这个时候,讨论文明的衰亡,多少有些不合时宜和危言耸听。
朱祁玉却很理解胡濙的担忧,因为这种断绝文明的事情发生过一次,那就是被倭国日野家整日念叨的崖山之后无中华。
两宋军事的疲软,让中华文明陷入了长达百年的昏暗之中,直到朱元章在应天府宣布大明的建立。
朱祁玉往前凑了凑,十分诚恳的问道“胡尚书以为,大明应该怎么做,才能不成为中华历史上的罪人”
襄王朱瞻墡曾经说过,大明总归是要亡的,多弄些良家子,则多续几年而已。
朱祁玉听闻后,对此极为赞同,他本身就不禁大明臣工骂他亡国之君,自然为何亡国,如何亡国,也在讨论的范围之内。
正如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没有哪个朝代可以千秋万代。
如何避免大明一朝,不是中华历史上的罪人,就成为了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
胡濙看了一圈,大明朝臣们若有所思,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政治氛围,并且将这个问题当成可能发生的事儿去讨论。
他笑着说道“如何保持文明不会灭绝,臣以为只有两点,第一个就是族群,第二个则是革故鼎新。”
“族群是所有一切的载体,没有庞大的族群,无论如何璀璨的文化,到最后都会成为划过天空的流星供人追忆。”
“革故鼎新是不断的回望过去,承认不完美,承认缺陷,弥补过错,改良缺陷,不断自我清汰,以期许文明永续。”
胡濙总结了罗马灭亡的两个原因,一个是不生孩子,族裔快速衰弱,最终没有了文明的载体,被蛮族李代桃僵鸠占鹊巢;
而另外一个就是不承认过错与缺陷,最终错失纠错良机,愈错愈怕,最终被冗疾缠身,泯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胡尚书所言有理。”朱祁玉对胡濙的说辞颇为认同,大明可以亡国,但是中华不可以亡。
如何做到
简而言之,就是多生孩子去多占地,再多生孩子去多占地,如此循环往复。
除了生孩子之外,则是革故鼎新。
朱祁玉对着众人说道“朕发觉,只要涉及到变化二字,就一定会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做事情,不触碰任何人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有些时候,有些人,不愿意做得罪人的事儿,怕遭人恨,往往谁都不想得罪,反而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不想得罪人,就做个无足轻重的人,只有无足轻重的人,才不招人恨,被分而食之时,连反抗都不能,因为反抗也遭人恨。”
“想要做事,刀子下去了,见到血了,就要继续,因为这是你死我活之事。”
“此所谓慈不掌兵柔不当政、善不为官情不立威、仁不行商义不聚财。”
历史上的明代宗,绝对是个好人,他就不想得罪人,结果最后,得罪了所有人,连自己的儿子、妻子、拥戴自己的臣工都没能保住。
胡濙俯首说道“陛下圣明,如此,臣便无憾了,臣已老朽,恳乞骸骨颐养天年。”
赖在这个位置上这么多年,大明终于在再次伟大的路上一往无前,胡濙终于肯放下手中的权柄了,这个岁数,再不放权,底下的人该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