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
最初姜十六只是这个项目的高级顾问,现在姜十六已经是该计划的负责人。
因为宇航服的“肩负”项目进展很不顺利,五年过去了,才给传统宇航服减了1.7公斤。
而姜十六负责的机械外骨骼,以及智能产品却捷报频出。
所以渐渐的,姜十六在这个组里有了发言权。
作为负责人,由姜十六作为项目组的主讲人,他先带着姜宇去了宇航服小组。
一行人来到一件挂着的宇航服前,姜十六介绍道:“我多次建议,宇航服的研究不要太心急。
“最好是在制造中积累经验,然后才能做进一步的完善。
“这是一个最佳的技术进步规律,可以设计出比较符合实际需求的宇航服。
“可惜星防部每次都说:我们没有那个时间。”
姜十六摇了摇头:“太急躁了,我们还有四个多世纪呢,怎么就没时间了?”
姜宇没有对此做任何评价,因为之前他就提出过类似的意见。
姜十六继续道:“虽然现在航天工程业比起之前发达了许多,但是宇航员的人数还是太少,宇航服这类产品也还暂时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我认为在需求更为巨大之后,宇航服这类的技术性问题会自然而然突破瓶颈。
“不过那是后事了,为了方便宇航员在太空行动,我们设计了一款新型的双传感系统,请跟我来。”
姜十六带大家来到一座观察室,观察室对面有两个房间,房间中间有一堵厚厚的墙壁。
在左面的房间,是一个外形跟真人相差无几的机器人,有脚掌有手指,看上去很灵活的样子。
只有脑袋跟人有巨大差异,是一个带着护罩的摄像头,那样子就好像整个脑袋上就只有一只眼睛。
右面有一个类似于跑步机的设备,这个设备像是个大写的“l”,横着的地方是跑步机的跑带,竖着的地方是一个人型的凹槽。
凹槽看上去就像是从中间剖开的宇航服,双手和双腿有特殊的“袖筒”和“裤筒”。
此时正有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在助手的帮助下钻入这个人型凹槽里,然后助手把后面的盖子合上。
观察室的墙壁上有一个显示屏,可以透过仪器看到工作人员的动作。
他的四肢活动起来非常自如,甚至手指都很灵活。
等那边准备妥当后启动了设备,男子穿着人型架子在跑带上做什么动作,墙壁另一边的机器人就跟着做什么动作,两者之间没有任何间隔或延迟。
姜十六在一旁介绍道:“你们现在看到的,可不是vr眼镜,配上四方位跑带的那种游戏系统。
“它采用的是最新的双传感系统,比如工作人员一个抬手的动作,相关指令会在0.1秒钟之内,传感到机器人的手臂上。
“同时机器人的动作也会反向传感,比如机器人面前有东西,它的手抬不起来。
“这个信息也会迅速传动到工作人员的装备上,让工作人员抬不起手了。
“总之从某个方面来说,现在的机器人,就是工作人员的一个替身。
“它不怕辐射,耐高温、低温,是太空工作的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