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将整个实验进行了三次。结果表明:那条线确实是趋近于直线。
有了这个结论之后,焦国钦开始改变变量。
比如改变火焰的大小,改变锅里的水量,改变水的初始温度。
结果发现,每次的实验数据都可以拼成一条直线。而不同的只是直线的斜率。
如果水量相同的话,那么火焰越大,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斜率也就越大。
(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温度)
而如果火焰固定的话,那么水量越多,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多,而斜率也就越小。
而有了这些发现之后,焦国钦还进行了降温实验,也就是用冰冻术进行实验。
但是结论却也和上面的没有多少差别,区别只是将火焰换成了冰冻,将升温换成了降温而已。
当然,如果涉及到物态的变化,比如降温到结冰的话,那就不是一条直线了。
对于这种复杂的情形,焦国钦准备暂时略过,先解决掉液态的问题。
而说到液态,焦国钦甚至还拿酒精和水银也试验过。
结果呢,也依旧是直线。
另外,他发现,在相同的重量下,火焰也固定的话,那么在“时间—温度关系图”中,水银的斜率最大,酒精次之,而水的最小。
换句话说,这三者间,受热或者受冷后,水银最敏感,而水最不敏感。
有了初步的发现后,为了进一步的探索,焦国钦还准备将几种液体进行混合,来探索其中的更深层次的规律。
甚至,他还准备引入固体。
比如将一定温度的铁块放入某种液体中,测量平衡时的温度。或者探索铁块的“时间—温度关系图”。
而就在焦国钦对物体的升温规律探索之际,远在郢都的一位青年也对此产生了好奇。
不过或许是由于某种意外,在用玻璃将整个实验装置进行全封闭的时候,这位青年的玻璃罩没有第一时间爆裂,而是持续了一小段时间。
但是就是因为这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却让这位名叫杨晃的青年有了意外的收获。
因为就在玻璃罩即将爆破的时候,杨晃突然发现,铁锅中的温度计的读数居然超过了一百度,达到了一百零一度。
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杨晃的脸上可以说是挂满了震惊与疑惑。
之前他可是经过测试的,自己这儿的水沸腾之后明明只有九十九度。再说,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郢都也不可能和海平面一样高,所以这里的水的沸点也根本达不到一百度。
“但是我刚刚明明看到了啊!
难道是我看错了?眼花了?”
心中刚刚产生了这个疑惑,杨晃赶紧摇头否定,
“不可能!之前都好着呢。怎么偏偏这次会看错!再说,我眼睛没问题的。
而且就算我眼花,也不可能看高一度啊!过没过一百那个分界线,我很清楚。
那要不,再试一次?”
“试就试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我安慰了句,杨晃便开始动起手来。
将周围的玻璃碎渣收集起来,再取了一些买来的碎玻璃,很快,杨晃便将其重新烧融,然后控制着其将铁锅和温度计包裹了起来。
冷却后,便又形成了一个透明光洁的玻璃罩子。
“准备完毕,开始实验!”
轻喝一声后,便见锅底燃起了橙色的火焰。
而与此同时,杨晃的眼睛也死死地盯着玻璃罩中的温度计,他倒要看看,这次还会不会出错?
不多时,水汽打湿了玻璃罩,杨晃也有一下每一下的用神通将眼前这块玻璃的内壁擦拭干净。
就在这时,杨晃眼神顿时一凝,轻声呢喃道:“快到了!”
只见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