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我知道了。”
\b邓慧下去后,陈灏想起兰大挖来的这位周和年教授,只是对方明确表示不需要人到机场去接,看来还是对光华有些抵触。
不过也很正常,毕竟融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反正对方入住专家楼,明后天再登门拜访一下就好了。
倒是前天晚上那顿海景烧烤上的一番谈话,让他忍不住轻叹一声,眸子也有些黯淡。
诺贝尔奖的确是个伤痛,那天在场的几人畅所欲言,其实都知道真正能不能给中国带来诺奖热潮的关键是光华。
为什么这么说?
中国科学家的科研能力真的不如欧美吗?
不见得吧!
看看那些华裔科学家拿下诺奖的也不在少数。
真正的问题不是科研能力,而是科研环境。
作为中国唯一获得诺奖科学领域的屠呦呦先生却没评上院士,理由是学历低,顶多发现重要,没有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实力。
甚至为了给这个还举证了居里夫人的例子。
居里夫人也没能成为院士,法国科学院给出的理由是:居里夫人发现的元素只是偶然性,虽然重要,但是不能证明她成体系的预见性和科研能力。
瞎杰宝扯淡!
居里夫人一次获得诺奖你说偶然还能说得通,两次还偶然,真是脸皮厚。
无非就是里面的老学究立护城河罢了,年纪大了反倒是舍不得这层院士光环,然后形成利益共同体。
扯什么学历问题,学历低的拿了诺奖,你学历高的反倒是拿不到?
那还真见鬼了。
一个科学院,愣是被玩出了政治大戏出来。
院里的拿不到诺奖,院外的反而能拿到。
科研环境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是人才流失的问题。
想到这个,陈灏眉头越皱越深。
“这是在挖中国的根啊……”
科研环境阻止了上升空间,人才流失直接导致中国科研的新鲜血液流失。
至于流失的主力大军以清华、北大、科大为主。
至于流向,像清华、北大、科大、上交等名校毕业后的人才,更愿意前往美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想到这,陈灏脸色变得古怪,因为他想起人大的一位金姓教授在一次演讲中直言不讳说得一句话。
“我国人才流失严重,硅谷却有近两万名清华毕业生。”
然后在演讲后,万能的网友就挖出这位金教授的儿子就在美国硅谷实现人生价值中……
这t是狼灭啊!
自爆属实!
正这时候,桌上的电话铃声响起。
ps:祝大家中秋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