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孔孟之道(5 / 7)

北宋大相公 思梦语 9051 字 2022-02-04

“半部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三种不同的本子:鲁人口头传授的二十篇;齐人口头传授的二十二篇,其中二十篇的章句很多和相同,但是多出和两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二十一篇,也没有和两篇,但是把的“子张问”另分为一篇,于是有了两个,篇次也和不一样,文字不同的计四百多字。

和最初各有师传,到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先学习了,后来又讲习,于是把两个本子融合为一,但是篇目以为根据,“采获所安”,另成一论,称为。张禹是汉成帝的师傅,其时极为尊贵,所以他的这一个本子便为当时一般儒生所尊奉,后汉灵帝时所刻的就是用的。此本成为当时的权威读本,据记载:“诸儒为之语曰:‘欲为,念张文。’由是学者多从张氏,馀家寝微。”不久亡佚。东汉末郑玄又以“张侯论”为底本,参照作,遂为定本。

说完论语,我们再来看看。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

著录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相传另有四篇,已佚。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古代考试主要考“四书”与“五经”。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和赵岐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述仲尼之意,作七篇。”我们所见的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多出四篇。赵岐在为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赵岐在中把与相比,认为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仅仅把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这可能是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列入了,正式把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与合在一起称“四书”。自